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来自异国的追梦人———访我校第一批柬埔寨留学生

2013-10-26     浏览(46)     (0)

六名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通过问人和手机百度搜索地图,成功抵达中国广州,现在居住在梧州学院宿舍。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和玩乐,彼此关系亲密。他们在中国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也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他们对中国充满热情和期待。



柬埔寨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右一)一起庆生 董慧供图


  9月17日,六名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在我校国际交流处办公室梁妮老师的指导下,一边用手机百度搜索地图,一边问人,于当天下午顺利到达我校。他们是柬埔寨首批来我校的奖学金生,即国家公费奖励来留学的。
  “你们好,欢迎来到我们宿舍。”9月26日,我们如约来到综合楼柬埔寨留学生508宿舍,当我们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走进去时,迎接我们的是六张陌生却充满微笑的脸。
  梦想让他们相遇“我们六个人在金边的飞机场认识,两个多小时后抵达广州,然后坐大巴到梧州大酒店,再坐出租车到梧州学院……”林明才的中文讲得最好。“来到这里第一感觉是校园又大又美丽,气候比我们国家的温和多了,我喜欢中国,喜欢这里。”
  来自金边市的林明才说:“我爷爷是广东潮州人,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来中国,这次拿到国家的留学奖学金,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太高兴了!”他还告诉记者,他一家人都会说汉语,爸爸妈妈是房东,家里住着的房客都是中国人。小学时,他还选修了汉语课,所以他的汉语比同伴的都好。“他的汉语过了孔子学院的4级呢。”旁边的金莎丽补充道。
  金莎丽的汉语水平也不赖,她和林明才是学历生,要在我校读本科四年,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而宋文杰、孙达娜、黄莱茜和光财宝则是语言生,主要是学一年的汉语。
  同样对中国情有独钟的光财宝,希望在我校学习一年的汉语后,能通过汉语等级考试,然后留华继续完成大学。他想毕业后留在这里找份好工作。年仅17岁的他,当被问道:在中国是否想家?他只是微微一笑:“我是来中国学习的,在这里很好,告诉自己不要想家。”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张桌子上贴满了用汉语拼音、柬埔寨语标注的简单用语的便利贴:“我知道了”、“开门”、“不是”、“可以”……这是还没学过汉语的黄莱茜的书桌。她到中国最大的困难是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除了每天跟本国人交流,其他场所的交流都听不懂中文。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她把国内汉语系列教材带过来了,每天都努力识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
  缘分让他们相识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城市,但在中国他们就亲如一家,每天都一起生活、学习和玩乐。
  9月19日,中秋节那天,他们六人在泰国留学生的邀请下,一起来到鸳鸯桥上放孔明灯庆祝佳节。“我们国家也有中秋节,不过这是第一次在国外过,感觉特别的新鲜,还认识了泰国的朋友。”林明才笑着说道。
  “中国朋友对我们很好,昨晚姐姐们特地过来为我过生日呢。”金莎丽高兴地告诉记者,9月25日是她18岁生日,大伙给她订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同时,还邀请了他们认识的中国朋友———中文系2011级对外汉语3班的蒋艳和赵艳香等五人一起庆生。
  谈到他们的中国朋友,林明才说:“她们还经常带我们去逛校园,刚到这里时都是她们为我们挑选日常生活用品和帮忙办理各种生活卡的哦。”
  “小黑呢?”在聊天过程中,既不懂中文又腼腆的孙达娜老是站在人群的最后,林明才告诉记者,小黑就是长得有点黝黑的孙达娜,因为老是不说话,所以总是被忽略了。“宝宝,过来!”“大白……小白……、大黑……小黑……”他们总时不时地开开玩笑,相互叫各自的呢称,相互玩乐着。
  他们虽然相互认识还不到10天,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虽然来自不同城市却亲如一家人的温馨。(梁淑梅 谭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