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我校承办民盟教育论坛

2013-09-30     浏览(148)     (0)

  本报讯 记者 史周宾 “我们有近六成的同志来自教育界,长年累月做的是树人的工作。即便不在教育岗位工作的盟员,也都在关注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献计出力,是民盟同志责无旁贷的崇高使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在民盟教育论坛上生动地阐释了民盟与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
  9月23日上午,由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民盟河南省委员会主办,我校与民盟开封市委员会承办的民盟教育论坛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化综合改革,推动高教内涵式发展”。
  我校校长、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娄源功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说,河南大学是民盟在河南省的发祥地。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成立60多年来,为中原经济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次论坛,民盟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河南大学将全力以赴为大会提供服务,同时希望论坛能成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互动平台,务实合作、共同发展的开放平台,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的友谊平台。
  张宝文在讲话中指出,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近30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飞跃,在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族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在教育领域,民盟专家辈出、人才济济。民盟成立初期,诸多先贤在促进民主、维护团结的同时,进行了大量教育救国的实践和探索。近年来,民盟各级组织围绕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张宝文强调,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的第三年。三年来,按照《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要求,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出台,高教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教育公平取得进展,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总结这些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还远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远未达到人民群众满意的程度。特别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高校评估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大学精神的缺失值得关注,教育领域的立法相对滞后,开放环境下的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他希望大家在论坛期间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从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共同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和长远发展,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共开封市委副书记蒋益民,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河南省委主委储亚平,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济超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联党组书记赵太安,开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艳萍等出席开幕式。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张冠生主持开幕式。
  民盟作为以文教科技界为主的参政党,历来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大参政”是民盟的传统特色。民盟教育论坛已成为汇聚盟内外专家智慧、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的一个重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民盟多次围绕教育的体制改革、特色办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问题作了深入研讨。研讨会上形成的很多意见建议,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制定中予以采纳。本次论坛为期两天,通过主题报告、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等形式,就普通高校科学发展,高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教师发展与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