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别让大脑成“死海”

2008-07-18     浏览(494)     (1)

文章强调了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及时与他人分享知识会使大脑中的知识更新并带来活力,有助于加深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使大脑保持有效利用状态。


  前些天上课,老师启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多交流,及时将大脑摄入的知识拿出来更新一下,这样才会学到好处,大脑才不会成为死海,知识才不会成为死海中的“牺牲品”。听了老师的解释,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立即与老师的建议达成共识———别让大脑成“死海”。
  死海之所以称死海,与现实情况有关:鱼儿和其他水生物在富含盐分的水中无法生存,水中只有细菌没有生物。而这一情况是由约旦谷地的气候和地形因素决定的。约旦河从北向南注入死海,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死海,与众不同的是,没有一条河流从死海流出。这样,进入死海的水大部分被蒸发,而没有流出的机会。长此以往,盐分越积越高,只要有鱼儿或其他水生生物流入死海,马上就会死去。
  再来看看我们学习并摄入知识的过程。我们通过看书、看报纸、上网等等各种方式了解并汲取着信息,这些信息会被暂时地存储于大脑之中。如果没有发生能刺激我们记起以上信息的事件,这些信息很可能就这样被埋没于大脑深处,当你下次想记起这些信息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事情并不会总是那么巧,能让你所摄入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派上用场。这时,如果我们能及时主动地将汲取的知识拿出来与周围同学交流分享一下,便能使这些知识得到更新,甚至会注入新的活力成分。只有水注入而没有水流出,湖泊中的水就会成为死水,毫无活力可言;有进有出,才会带来生气,带来活力。大脑就像一个湖泊,知识之于大脑也是这个道理。别让知识沉于大脑,常翻出来想想,与别人分享一下,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就会得到更新———温故而知新。(■萧寒 法学06级)
  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有很多很多。你刚刚看到了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的另一种英语说法,兴奋之余,跟同学交流这个说法如何新颖如何简练,几年之后你会发现,关于那种说法你仍记忆犹新;你刚刚看完一部纪录片,对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于是你就说给你的一位同学听,你们俩个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几年之后一提到那部记录片,你肯定会首先想到它的有争议之处。
  大脑储存知识,犹如湖泊储存水源。水源常新常流,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此,湖泊才会有生气有活力;知识常讲常新,收获才能更丰富,大脑的有效记忆才会更多更全面。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强调交流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交流是对已有知识的加深掌握和记忆,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交流的过程更是不同思想碰撞的过程。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知识保持有效利用状态,用到的时候能信手拈来,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交流,别让我们的大脑变成“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