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器画是在青铜器的表面用镶嵌和锥刻的方法,采用线条造型的手段创作的场景性图画。铜器画不同于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上的纹饰是通过模具铸造的方法制作的装饰性图案,可以大量复制,数量多。而铜器画是手工制作而成,制作难度大,也难以大量复制,数量较少。
现已发现的楚国铜器画不多,主要见于河南和尚岭出土的青铜壶、湖南长沙黄泥坑出土的青铜匜以及江苏省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盘、匜、箅、炉盖等青铜器上。楚国的铜器画有的是镶嵌而成,也有的是锥刻而成。河南淅川和尚岭二号墓出土的画像壶,是在青铜器的表面刻出沟纹,然后将红铜嵌入其中,由此而形成的线条造型的图画。河南淮阴高庄和湖南长沙黄泥坑出土的刻纹铜器,则是采用在铜器表面用尖锥刻出线条的方法造型。
河南淅川和尚岭二号墓共出土画像壶2件,其中编号27的铜壶主要是以装饰性动物图案为主的画像,布局讲究对称,龙、凤、鹿等动物或动或静,造型生动。编号26的铜壶具有较为明确的主题,表现了天国和人间的不同场景。画像绘于铜壶的颈部、肩部与腹部,共分为7层。依据图像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装饰性图案,这部分图案是由最上一层的对凤起舞和最下一层的犀牛相斗组成。第二部分是天国场景,位于铜壶的颈部和肩部,是画像的第二和第三两层。在天国中,以兽形神人和鸟形羽人为主体,配以凤、虎等动物构成图案。第三部分是人间场景,位于铜壶的腹部,是画像的第四、第五、第六层。人间场景主要表现猛士与野兽的生死博斗。这件铜壶画像反映了楚人的天人世界观,对研究楚国宗教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