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计通学院: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 多途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1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方向)”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重点学科预备学科。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3人,在读博士教师20余人,“湖湘学者”特聘教授2人。现有研究生导师42人,其中含海内外特聘教授4人,知名IT企业资深技术专家6人,目前在读研究生190人。
学院始终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并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落实等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2篇,湖南省级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学院研究生自主创业申报的“新一代基于Linux的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09C26224305105)立项,获得30万元政府无偿资金扶持,并在长沙高新开发区成立了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注重对外合作 促进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走开放式培养研究生的道路,加强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等6家科研院所,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ofEssex)、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知名大学,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湖南省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知名IT企业就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导师队伍建设等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生,而且实现了与学术前沿、技术动态、行业发展、人才就业的“零距离”感知和对接。
为加强研究生培养的条件建设,学院通过中央与地方专项拨款、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加强了科研平台和条件建设。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南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软件信息安全研究院,脑机接口及脑信息处理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及传感器网路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等先进的研究型实验室。
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 强化研究生能力培养
学院研究生导师队伍由经过严格遴选的资深教授、海外学者、IT企业技术专家等构成,其中有12名导师曾在企业从事过5年以上一线IT研发,有8名导师有海外合作研究经历,有24名导师有博士学位。学院建立健全了导师管理制度,导师队伍按国际化、工程化、博士化、项目化、团队化的要求进行建设。经过长期科研历练和研究生指导实践,学院很多导师已成为既精于科学研究、又擅长工程实践、还善于教育教学的专家。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学院要求研究生必须“进团队、进项目、进技术社团”;硕士论文必须依托科研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通过获得国家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的方式申请毕业;研究生在毕业答辩会上必须再现实验过程,现场运行所设计的系统或板卡。为方便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学院安排专门场地、专人管理,请进了多家合作IT企业,在校内进行先进技术、实用技能专题培训以及产品合作研发。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既请知名教授、IT企业技术专家讲学,又要求研究生定期做科研报告、定期举行学术论坛。同时学院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创新或创业项目,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给予政策支持。
优化培养环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对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都进行了优化。在研究生工作室安装了指纹仪,各工作台位使用固定IP地址,并每隔一段时间向导师反馈研究生工作室考勤情况。开展学术诚信与道德的专题教育,严格防范学术论文中抄袭和剽窃等不良行为。制定了《计通学院关于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补充规定》、《计通学院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组职责》、《计通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计通学院关于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补充规定》、《计通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上岗条件》、《计通学院导师指导硕士生的名额分配办法》等制度,不断完善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由院内导师、合作 IT企业技术专家、校外教授共同制定,出台了《计通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申请的规定》,并用新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及时讲授学术前沿和新技术。硕士论文只有先校内双盲审通过后,才能送校外盲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