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重点 突出特色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在校研究生120多名。
近年来,学院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据统计,学院265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发表论文377篇,相当部分毕业生成了各高校、机关单位、企业的骨干力量,其中有二十多人已经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狠抓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学院十分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现有专职教授1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8人,有湖南省优秀教师2名、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及标兵各1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名,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1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0人,校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师德标兵2名,首届校级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名、提名奖获得者2名,在全省同级同类学院中居于前列。为进一步优化学科队伍,凝炼方向,发挥重点学科人才优势,2009年学院从中国人民大学引进特聘教授一人,引进高水平博士3人,并把一批优秀博士推荐到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做访问学者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扩大了团队的学术视野,使之更好地为研究生教育作出贡献。
强化过程管理 抓好培养“三关”
在“入学考试关”中,为了提高生源质量,科技哲学、伦理学专业提高招生门槛,不招收同等学力学生;在“教育培养关”中,建立师生定期见面制度,规定导师每两个星期必须与学生见面会谈有关学习问题;在“毕业论文关”中,在研究生正式答辩之前增加了预答辩环节,对答辩进行演练,减少了学生在答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论文质量。从2009年开始学院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不仅指定专人管理和使用该系统,同时还组成相应学科专家评议组,依据检测结果对检测系统所得出的超过规定值的论文检测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和审议。
注重研究实践 锻炼综合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学院坚持推行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培养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院经常组织研究生到全省各地甚至外省进行考察调研,几乎所有研究课题的导师都吸收了自己的研究生参加课题研究。周艳红书记每年带领学生到韶山考察;陈万求教授带领学生考察我国公路建设技术创新中取得四个世界的湘西矮寨大桥;邹宏如教授、王宏教授、梁建新带领学生深入衡桂高速施工工地、新疆北新路桥、长沙市天心区环保工业园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施工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存在的问题,学生王玉晴等以调研为基础撰写了多篇论文。林慧岳教授指导科技哲学专业多名学生参与他的国家课题研究,未晓霞等三名同学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东北大学学报》(文科版)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推出“五大”工程 全面提升质量
一是推出研究生“精品课程”教学工程。学院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通过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建设,经过五年时间,建立了10余门有较大影响的研究生示范性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出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工程。学院采取激励措施,选择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或较好的应用前景的选题进行资助奖励,鼓励并支持优秀论文的创作。三是推出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工程。学院科学整合现有平台条件,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内外双向结合,从公共创新实践平台、研究生实践教学平台、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建立起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体系。四是推出“教授博士论坛”建设工程。学院集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开设“教授博士论坛”、“道德文化大讲坛”、“教授博士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等特色学术活动,迄今为止共举办了20多期。为研究生掌握和了解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动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五是推出研究生百篇经典读书活动。学院推荐了100本(篇)经典名著,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研究生读书活动。通过自学、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研究生养成主动读书、自觉学习的习惯,切实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