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坚守心灵的净土
——读《瓦尔登湖》有感
□会计学院 ○姜艳阳
这篇文章讲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和感悟,表达了对瓦尔登湖的赞美和对心灵的净土的追求。文章强调了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纯净,并呼吁人们摆脱物质的枷锁,追求真正的生命意义。
寂静的瓦尔登湖如玉般温润澄明,微风拂过,水面漾起美丽的涟漪。微风过后,便又回归到先前,恢复波澜不惊的风范,宛若一位睿智的老人,笑看人间百态。一百六十多年前,在这位睿智的老人身边,一位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在这里搭起小木屋,远离凡间的烦恼与喧嚣,饭疏食饮淡水,过着自耕自足的惬意生活。虽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却也有几分相似的意味,远离人间烟火,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去探索与追寻生命的真谛。梭罗,他不但是搭建栖身的木屋,更是营造心灵的乐园;不但是开垦荒地,更是找寻精神的乐土。喧哗的城市令他疲惫,浮躁的风气使他厌倦,人们无休止的欲望与争斗让他喘不动气。于是,他来到了瓦尔登湖畔,在这里与宛若智者的瓦尔登湖相伴,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可贵的安宁。
瓦尔登湖是属于梭罗的。欲望如藤蔓般纠缠,如热气球般膨胀,在这样一个年代里,唯有梭罗愿意与它作伴,无论白天与黑夜,在它的怀抱里,与它分享生命的喜与忧,乐与愁,体会与感悟,以及对瓦尔登湖的赞美。梭罗亦是属于瓦尔登湖的,瓦尔登湖为找寻精神净土的梭罗提供了居住的场所,也提供了感悟生命的源泉,让他在这里寻得一方山水,找到一片蓝天,静静地感悟与思考,让他的思想如同经过瓦尔登湖水的洗涤般澄澈、纯净、透明,不带一点污垢,不染一丝纤尘。让精神的光芒尽情释放,不蒙一点阴影,不受任何遮蔽。让他的思索自由自在,不受一点阻碍,不受任何羁绊。
寂静的瓦尔登湖,鲜有人临畔而居,梭罗不仅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更是将其视为心灵的家园。两年的生活,简朴而不简单,平凡却伟大。两年的坚守,与清澈的瓦尔登湖为伴,与湖边的生物为友,感受清晨阳光的温柔照耀,赏夜晚漫天的繁星,看草上露水闪烁晶莹的光芒,听树林里动物的鸣叫,闻风中花儿清香的味道,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梭罗坚守着瓦尔登湖,就如同艺术家坚守着完美,终于成就了梵天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那辉煌无比的手杖,散发出人生的耀眼光芒。
了解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看完了他的感悟——《瓦尔登湖》,心里也如被风吹过的瓦尔登湖面,泛起了涟漪。
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事业的性格强悍的人,从生活的现状中得到激励,触发灵感,热爱现实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之如饴的人,有能力去改变生活却不去实践,只会向他人抱怨的人,为自己打造莹光闪闪的金银镣铐的人。梭罗笔下的几类人,你属于哪一类?
物质的贫乏远远比不上精神的空虚,如果有一天,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变得一无所有,我们能不能不惆怅苦闷,豁达地看待这一切?
饭疏食饮淡水,自耕自足,倒也快乐和舒适。我们能否挣脱物质的枷锁,像梭罗那样,达到那种境界,乐亦在其中吗?
梭罗认为大多数人因为忙于工作以糊口,毫无时间去真正地生活,而过着一种“默默地绝望的生活”,我们又能否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忙完了每一天的事情,我们也该反省反省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是快乐充实地度过了一天,还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孤独和寂寞是美丽的,我们能否忍受孤独和寂寞,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境界,让心灵不再空虚,完成自我的升华?
梭罗在瓦尔登湖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我们又能否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那方心灵的净土?
多希望让掠过湖面的清风吹走心灵的尘埃,让清澈的湖水涤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也有机会接受来自瓦尔登湖的精神洗礼。
或许亿万年后,浮华退却,喧嚣消弭,尘烟散尽之时,瓦尔登湖仍旧默默诉说着无论地老还是天荒,无论沧海还是桑田,都亘古不变的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