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校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感

2008-03-31     浏览(1785)     (0)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将于4月1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项有助于推动全国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赛事。我校参加了历届比赛,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仅2007年,我校就获得特等奖两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二十名和优秀组织奖。
  2008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将在我校准备迎接评估的重要阶段举行。学校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在全校师生共同为迎接评估做准备的关键时刻,此次竞赛无疑将为我校的迎评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竞赛对于提高广大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经过竞赛的历练,同学们将进一步丰富英语专业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增强应赛的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大学生英语竞赛对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树立良好学风、校风为宗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英语竞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平台。
  首先,大学生英语竞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竞赛活动是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潜移默化的过程。竞赛是一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它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大学生英语竞赛还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了参与意识。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只有勇于投身社会之中,勇于参与竞争,才有可能获取机遇、取得成功。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倡 “重在参与的精神”,旨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素质。通过大学生英语竞赛,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协调发展,他们会逐渐形成较完整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这种心理素质是应对各种挑战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大学生英语竞赛满足了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朝着 “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和各种心理需求,英语竞赛活动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
  (1)满足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需求。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开始。通过对历届学生的询问,很多学生对参加竞赛持肯定态度。他们希望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竞赛活动,参赛的不少学生认为竞赛能激发自己努力学习。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个体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需求。
  (2)满足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心理需求。竞赛活动一方面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施展其在英语方面的特长,培养其浓厚的兴趣方面提供了平台,其兴趣和特长更容易转化为较强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3)满足学生从中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位置,希望更多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自身价值的实现往往与成功交相辉映,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的心理需求。而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励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大学生英语竞赛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倡导学习者从传统的 “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转移到 “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为准备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需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寻找资料,与同学协作,交流和磋商,进行反复学习和实践。通过开展竞赛活动,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努力地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在课外延伸。
  历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我校参赛同学取得了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它在让我们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空间,它为我们今后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外国语学院 田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