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我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我校发展的劣势表现在所处地理位置不佳,地方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力投入不足,得到的地方支持相对少,人才引进与稳定困难,面向新的发展动力不足。
相对于劣势,我校更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近四十年的发展,三次历史跨越,我校积累了丰厚的发展基础,如部分学科和专业具有了比较优势,思想的解放和灵活的办学机制促成了“超半拍效应”,与区域社会经济的互动合作渐入佳境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办学资源,赢得了“学在聊大”的美誉等。另外,当前聊城处于中原经济区战略、济南城市圈战略、鲁西经济隆起带战略的叠加区,我校驻地聊城经济开发区又被列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这些区域发展战略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教师队伍的持久需求,继续加强并创新师范教育,根据聊城市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做好教师培训这项工作,把我校的师范教育做成品牌,为本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提供优秀师范生,也是我们的一大机遇。
面对上述发展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有所为、有所缓为,整体布局、重点突破的发展步调,在有所为、重点突破的领域或方向,加大精力投入 (特别是领导的精力投入)、经费投入(特别是要持续投入)、政策投入 (特别是在办事效率、解决关键问题上),尽快形成制高点。我校要通过校企、校地合作共建、融合等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充分利用发展机遇,发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传统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文化传承、文化引领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我校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如:观念亟需转变;特色与重点亟需明确并进行强化建设;积极而有效的管理机制亟需构建;干部用人机制急需改革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强化等。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战术思维和战略思维并重,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向体制机制改革要效益,向落实要效益,要从同质化竞争转向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要将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将质量和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标准,还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核心目标,做好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工作等。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每一位聊大人要有“聊大美好未来等不来”的紧迫感,要发扬“超前半拍”的传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自信地担当聊大的事业发展,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学校既定发展目标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