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如何进一步理解学校发展的外延与内涵发展之间的关系?

2013-06-18     浏览(118)     (0)

  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是学校健康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今天所讲的外延不完全是外部性问题,而是特指近十几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所发生的诸如规模扩张、教育产业化、学术削弱以及大学文化世俗化等问题,是与大学本位相悖而行的,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外延与内涵的辩证发展。而真正理论意义上的外延是大学的外部性,是大学与政府、社会、市场与国际的关系,这种外延是与内涵相辅相成的,是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推进教育创新,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以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内涵建设的根本。其中,师资与人才队伍建设应是内涵发展之首要,这包括建设好三支队伍: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工勤队伍,这三支队伍的质量水平用其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社会和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来衡量。二是科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四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
  在师资问题方面至少包括三大环节,一是引进,二是培养,三是使用。如果再加一个的话就是评价和激励。我们在第一个环节上付出了很大努力,其他几个环节也应充分重视。要充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让青年教师一进来就知道我们大学的使命和目标,取得青年教师的认同;一进来就了解什么是一个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会得到晋升,什么样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其实是一个大学文化问题。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教学技术的培训,让青年教师知道怎么教,什么样的课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还是研讨讨论,还是案例教学,熟练掌握教学技术。总之,对青年教师进行使命和文化,教学观念和技能的培训,对其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对学校的发展同样重要。要转变人才使用观念,真正使人才各尽其想,各尽其才,各展所能。
  在宏观层面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容已经形成共识,但具体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干部、教师和学生还有一个提高和强化认识,有一个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的任务。因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涉及经费、设施、人才、课程、专业、学科、教学、科研,又涉及大学文化、教风、学风,还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更涉及干部工作作风。因此,希望学校结合特色名校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内涵发展大纲,明确内涵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大纲,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提出推进内涵建设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以及阶段性目标。切实将内涵发展的任务、指标、措施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沉下心来抓几年,学校定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