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中国梦 学者谈

马小京:生命医学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3-05-20     浏览(551)     (0)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马小京,分享了他的中国梦和中国交大梦,他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将有突破性发展的世纪,学科的有机交叉是当代创新的主要源泉,创新来自积累,人类的挑战欲望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他曾获得多项国际奖励并发表了80余篇SCI论文。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承载着交大梦,也承载着每个交大人的梦。本报结合学者笔谈,隆重推出“中国梦·学者谈”专题,以飨读者。
精彩论点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将有突破性发展的世纪。
■学科的有机交叉是当代创新的主要源泉,也是交大今后发展应该倾注注意力的方向。
■过早专业化的后果是培养出的人多为思维较狭窄的工程技术人才,而非思维活跃、视野宽阔的创新人才。
■创新并不一定是完全从头而来,也不是凭空想象,更多来自积累。
■人类的挑战欲望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首先是挑战自己,然后是挑战他人,最后是挑战权威。
学者小传
马小京,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盛毓绶”冠名讲席教授,盛毓绶细胞与免疫学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1983年获教育部奖学金赴英国留学。198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分子遗传学专业博士学位。然后赴美国继续深造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起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Wistar Institute担任高级研究员、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担任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探索免疫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在揭示自然免疫反应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及开创新的探测技术方法手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Nature Immunology、Immunity、J.Experimental Medicine,J.Immunol-ogy等高水平国际期刊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曾荣获国际细胞因子学会的Young Investigators Award,美国NIH的Howard Temin Award等奖励。为10多家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人,并为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新加坡的政府和非政府科研基金组织提供基金申请的评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