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中国梦 学者谈

李学尧:寻求开放的法学立场

2013-05-20     浏览(120)     (0)

李学尧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青年学者,致力于司法改革、法律与认知科学、法律职业和权利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他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毕业于浙江大学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认为法学应与认知科学相结合,更好地服务社会,追求法治。他正在进行或即将完成的研究课题包括“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法务”和“司法改革路线图”。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承载着交大梦,也承载着每个交大人的梦。本报结合学者笔谈,隆重推出“中国梦·学者谈”专题,以飨读者。
精彩论点
■传统法学者认为,法学是以价值问题为导向、解说规范性问题的学科,以“求真”为目的、基于因果关系解释的自然科学无法回答“价值”取舍、选择的问题。
■对人作为一种物的规律的研究与对法律文本意义的解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良好的法律制度必须建立在对人类决策与行为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
■法学对待科学,在寻求独立的同时,也应该具有一种更加开放的立场。
学者小传
李学尧,2012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青年学者,2009年获得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0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1977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1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曾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剑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学术机构进行过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改革、法律与认知科学、法律职业和权利理论等。目前正在进行或即将完成的研究课题有“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企业法务(大型国际调研项目)”、“中国的司法改革路线图”等。
  已在《中国社会科学》、Fordham Law Review、《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和《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过学术论文。代表作有《法律职业主义》、《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1998-20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