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中医药大学报》

省部级重点学科介绍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学科

2008-06-30     浏览(713)     (0)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现有成员共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中医内科呼吸病学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近五年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32名,其中毕业后考取博士10名。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支气管哮喘特应性体质及创新中医药防治哮喘技术和机理的研究;中医药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和中医药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和诊治规律的研究。
  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国家级项目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课题总经费538.5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2个,研制国家三类新中药2个,自制院内制剂6种;学科内骨干以上在国内医学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2篇,其中国家级66篇;主编专著6部。
  中医内科呼吸病学学科带头人:薛汉荣薛汉荣,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授。现任江西中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呼吸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益气温阳护卫法对哮喘豚鼠Th细胞异常分化相关分子基因表达影响》;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符合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研究———小青龙汤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及其临床证候设计方法学研究》;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小青龙汤对哮喘豚鼠气道结构重建影响》、《益气温阳护卫法对哮喘豚鼠Th细胞异常分化相关分子基因表达影响》;江西省科委资助课题《益气护卫汤防治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第二负责人;江西省教育厅课题《补元汤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作用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资助的《抗敏煎配方合理性实验研究》的主要实验实施者;江西中医学院资助课题《益气温阳护卫汤预防哮喘发作及作用机理研究》负责人。发表论文35篇,其中国家级10余篇。
  学科队伍建设情况:本学科共12人,其中35岁以下4人,35~45岁6人,45~60岁1人,60岁以上1人。中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6人,正高级职称4人。本科毕业5人,硕士研究生毕业4人,博士研究生毕业3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3人,江西中医学院7人,江西医学院2人。从事中医内科呼吸学科专业10人,西医内科呼吸学科专业1人,实验医学专业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