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承载着交大梦,也承载着每个交大人的梦。本报结合学者笔谈,隆重推出“中国梦·学者谈”专题,以飨读者。
精彩论点
■随着世界性的学科交叉与门类重组时代的到来,文学与人类学这两个表面看去距离甚远的独立门类,不约而合地迈出了相互走进的步子。
■文学人类学的交叉整合意味深长。可以看出,在其背后蕴藏着的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范式融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代表了传统的人文学科,也体现着经典的自然科学和现代的社会科学。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兴起经历了几起几落过程。其中的标志性成果可大致概括为五种类型:经典与重释、原型与批评、文学与仪式、民歌与国学和神话和历史。
学者小传
徐新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徐新建教授兼任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担任过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
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学科成果奖和庄重文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等多个奖项。2007至今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藏彝走廊民族文化遗产的考察研究》首席专家,2012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