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柳湖吟诵团”成长记

作者:▲方媛    
2013-04-10     浏览(50)     (0)

  吟诵,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去年5月13日,我院中文系重寻经典,成立了吟诵团,并给它取了一个温柔美丽的名字———“柳湖”。
  柳湖吟诵团成立伊始,策划并进行了一系列文艺活动。首先便是开设吟诵课程。为使同学们学到专业的吟诵知识,柳湖诗词吟诵团由中文系杨华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开设了两门吟诵选修课。一门是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汉诗文吟诵,授课方式新颖独特,在教授吟诵知识的同时也以学生排练表演吟诵节目为课程安排,培养了大批表演性人才,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高质量表演团队。在老师的帮助下,“柳湖”的表演团队已排练出多个精品节目,其中的《短歌行》获得山东省“诵经典爱中华”活动一等奖。相信在日后的演出与比赛中,此团队将代表 “柳湖”在社会中影响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吟诵活动,并起到社会宣传的作用。另一门是中文系吟诵教育课,这是一门为推广吟诵教育量体裁衣的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中文系师范生,授课以教授吟诵教育方法为主要方式,贯彻“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为今后吟诵的校园推广活动奠定了基础。
  “柳湖”还积极参与校内活动。从去年迎新晚会伊始到后来社团活动月大大小小的社团特色活动,“柳湖”本着与他社共同协作的友好态度参与了六场演出,密集排练了两个月之久。这段时间的演出活动让社员们忙碌并快乐着,大家不仅得到了锻炼,同时“柳湖”也在校园内打造出了自己的名片,展示了吟诵的魅力。在今年下半年的校园活动中,“柳湖”计划开办一场大型的甲骨文展示活动。届时将与农学系、美术系、音乐系等单位合作,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共同宣传报道,老师、同学与文化界人士一同参与。展出形式不仅仅局限于静态的实物展出,还会加入动态的表演形式,现正处于积极筹备阶段。
  为提高社员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柳湖”开展了两类同社会各界合作的活动。第一类便是同企业单位合作。社团的活动不仅需要好的策划与团队,还需要场地和资金等硬件设施。“柳湖”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大企业单位是与其同名的“柳湖书院”,柳湖吟诵团可在柳湖书院定期举办雅集,雅集主要活动有吟诵、诵读、品茶、奏乐等。雅集不仅仅是社团成员学习和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柳湖书院一大特色活动,双方达到了共赢的目的。第二大合作单位是德州市董子读书台,德州董子文化街不仅仅是地区文化的代表,同时吸引着大批游客。“柳湖”与其合作也吸引着大批游学老师来此聚集,董子读书台则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最后一个合作企业则是驰名中外的扒鸡集团。扒鸡作为德州特色美食扬名万里,而“柳湖”的雅集号曰 “凤鸣”,这与扒鸡不期而遇。社团计划在各方位条件成熟后开展一场传统美食展览会,在德州扒鸡的影响力下推广吟诵,做到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特色美食的完美结合,这也是 “柳湖”的奋斗目标之一。第二类是为社区服务活动。每周二下午,“柳湖”都会有六名社团成员到开发区付庄小学支教,向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小学生教授吟诵。在教课前,每位小老师都会备好自己的课件。授课完毕后,老师们写出心得体会,投稿到《诗词报》中社团专属的版面。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教活动,也是第一批吟诵师范生的教育试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社区服务中,“柳湖”还在敬老院举办了“祖孙共学传统文化”的活动,与中文系童话社团一起为老人们吟诵节目、做游戏、讲故事等,献爱心的同时增强了社团成员的社会责任心与团队协作意识。
  “柳湖”在各个活动中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同时也规范着社团内部运作。然而社团所有成员都忘不了成立它的初心,肩上总是单着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心底又将它温柔对待。正如柳湖吟诵团的社歌《木瓜》中唱到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在温暖与努力中炼成的 “柳湖”,我们不求回报,只希望永远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