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世界肾脏日”前夕,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强调

早期发现和预防急性肾损伤刻不容缓

2013-03-11     浏览(63)     (0)

记者采访了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候任主委倪兆慧教授,解析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及危害,并介绍了如何早期发现该疾病的方法。倪教授提醒大家要注意预防,并及时就医。该疾病可逆性较高。


  “世界肾脏日”前夕,记者采访了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候任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学会主委、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请她解析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肾损伤等问题,让广大师生从中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并拥有早期预防的知识。
  据了解,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日”,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于2006年设立的。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为“发现和预防急性肾损伤”,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肾脏是人体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并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前列腺素等。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倪兆慧指出,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重症。我国每年有近400万人罹患该病,且患病人数逐年攀升。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肾损伤的死亡率高达60.3%,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刻不容缓,今年的世界肾脏日将这一目标定为活动主题,足以显示医学界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作为专业医师,我们必须要求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
  倪教授认为,老年人、儿童、肿瘤患者及接受大手术者、酗酒及药物滥用者均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人群;俗称“三高”者: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者,还有高尿酸者,这些“高”都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另外,一些慢性病如肾脏病,心脏病及肝脏病患者也容易得急性肾损伤。倪兆慧还指出,药物造成急性肾损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据统计,有20%的急性肾损伤是由药物引起的。常见的肾毒性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栓;抗肿瘤药;降脂药;利尿剂、造影剂等。如因治疗疾病需要服用上述药物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肾功能,以免造成肾损伤。此外,还有一些导致尿路梗阻的原因,如肾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原因,也会引起急性肾损伤。
  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肾损伤的问题,倪教授说,急性肾损伤早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尿量减少、水肿、恶心、呕吐、头晕、胸闷等。我们可以应用尿液、血液联合检查,还可以应用包括肾功能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B超等方法来早期发现这个疾病。近期,国际上还制定了一些早期诊断急性肾损伤的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性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肾损伤分子-1等,这些先进技术只需一滴尿就可以早期诊断该病。
  倪主任强调,说千道万,预防急性肾损伤的重要性要员要远远胜于治疗。发热、出汗、呕吐和腹泻等因素会导致体液的流失,由此会让那些伴有高危因素的高危人群发生急性肾损伤。因此我们要努力避免那些会引起体液丢失的因素,或是在发生液体丢失时,及时补充,并尽快就医,这样可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倪主任还指出,不恰当的饮食,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另一较常见的病因。譬如,我们都听说过南京的“小龙虾事件”,即医学上称之为“横纹肌溶解症”。因此建议我们师生在品尝海鲜、河鲜时,一定要有所节制;此外酗酒、和一些不科学、超强度的剧烈运动等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诱因。她建议我们在聚会应酬或体育运动时,必须理性,注意适当和适量,同时戒掉一些不良嗜好。一旦我们发现有突发性的尿量减少,或伴有腰痛、血尿等症状必须及时就医,接受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倪兆慧主任最后告诫: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希望广大师生对该病有所认识,足够重视,积极预防,并能早期发现,将急性肾损伤扼杀在萌芽之中。
·记者 张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