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学习了院长关于“锦城课堂大于天,锦城发展重于山”的讲话精神,我认真地对大学课堂进行了思考。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进行师生交流、带领学生有效地学习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
现在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课件”教学,这一形式看似科学,实则阻碍了任课老师发挥自身的长处。优秀的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固有的条条框框,应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根据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我所任教的程序类课程,更适合结合生活实例,将课堂当作程序测试场,进行课堂逐步演示,那么就可以在教学中多采用这种方法。一个成功的授课过程应该是教师带着上课的热情,尽情挥洒其才情并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实例将知识无私地与学生共享、与学生交流,激发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继而教师实现课堂上不断的创新。
二、进行教学思考,达到有效教学
教学以最终能让学生学会、会学的课才是好课。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目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认真有效备课,尽可能多的思考剖析学生,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分析方法学生是否容易接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哪些疑问?还要思考新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关联,与社会需求接轨。每节课不能只是重复固有的知识,更不能照本宣科,应该不局限于教材,博览群书,取众家之长,在众多的内容中根据重要性和实用性划分主次,提炼精华。对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只有让学生真正能够听懂的课堂,才是学生认可的课堂。
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实现互动式教学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前提是要做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一个良好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尤其重要的,老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在课上参与讨论,让他们多发言、多思考,有任何不同的观点一定要勇于提出来,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并通过这种过程提高同学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但要注意公平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听话、成绩好、活泼的学生,教师更愿意让他们来参与课堂教学。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地位差别的印象。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不热衷于参与课堂了。因此优秀的教师要从尊重差异出发,设置的课堂互动环节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要更多地关注爱坐在后排不喜欢参与课堂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多走到他们身边,听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课堂成为“知识的殿堂、集体的狂欢”。
四、增加课堂活动,丰富课堂生活
可以根据需要,在课程中设置机智抢答、学习交流会、知识竞赛、课题辩论等多种课堂活动的环节,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多给学生自主思考、互相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五、注重课余交流,服务好课堂
只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课余时间利用办公室、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问题等探讨与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此来巩固课堂,做好课堂的延伸。
总之,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纪行为的危害性,只有思想上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行动上才能去解决它;其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加强业务等方面的学习,使课堂丰富、有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使人不忍离去,不舍缺席;第三,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用心教学,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子、进度等,保证自己和学生都以最佳状态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