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成都锦城学院 - 《锦城学院报》

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白虎  基础课部    
2013-03-21     浏览(66)     (0)

  本报讯 落实“锦城课堂大于天”的精神,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关键是构建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研究及论述颇多,其基本的描述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西部领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应用型、创业型大学”,即能够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增值的一流大学。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向教育的投资最后都要形成人力资本,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增值。

  如何实现增值呢?

  从理论课教师的角度讲,就是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以“全身心投入锦城”教学为理念,以“六大教学法”为手段,通过“三大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具有高素质、复合型、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构建高效课堂具体的策略是:(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5)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

  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因而,构建高效课堂,学生的积极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方面的要求是:具有学习高效的六会习惯。(1)会预习,(2)会听课,(3)会复习,(4)会总结,(5)会记忆,(6)会应用。

  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所以,构建高效课堂也是锦城教师在工作中“止于至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