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钱伟长“学得透彻”与理工科大学生就业

作者:樊蔚勋    
2013-03-15     浏览(101)     (0)


  (上接1127期)
  (三)“技术创新产业化”
  1.“技术创新产业化”是相当大的红利
  我国在校工科大学生已经超过500万人,大学生人数的绝对数字全球第一,但如按全国13亿人口平均,其相对数字并不高。众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何在呢?一句话,以学校所学,特别是“理工结合”的所长,发扬智慧,报效祖国建设,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即“技术创新产业化”。这样,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国从世界上的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从第二经济大国转变为第一经济强国。我国人口众多,必须“技术创新产业化”,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产品财富,才能使我国大多数人的收入快速增长、民富国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技术创新产业化”首先要把中国制造产品中的一切外国专利、知识产权统统国产化,即以中国专利、知识产权完全取代它并且性价比超过它,大产品如航空航天飞行器、航空母舰等,小产品如数字通用光盘DVD、电冰箱的压缩机、甚至抽水马桶等。我国钢产量,已经从1949年的年产90万吨,扩大到最近几年的年产5—6亿吨,全球第一,但多属粗钢,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需要的特种钢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这就受制于人了。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说过:江苏省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成本13美元,即利润19美元,但因知识产权是外国的,交给外国专利费18美元,企业事实上只赚了1美元,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
  不要瞧不起小产品,小产品需求数量大、利润丰厚,从业人员科学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小产品技术创新产业化可以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类专业人才大量的就业岗位。现在国家对自主创新建设有能力的加大了支持力度,社会上也有一批游资在寻找技术创新的投资项目,只要自己有本领、有胆识,可以技术入股,也可以自己当老板。
  2.技术经验 ———“理工结合”的结合点
  
技术研究,首先要“透彻”研究技术经验,它是“理工结合”的结合点。技术经验表现为文字、图像,便是技术资料。技术资料罗列许多条文,只规定应当怎样做,不说明为什么这样做,条文总量成百上千,不可能完全死记硬背住。技术资料里的一部分条文,可以用已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可是涉及的科学门类太多,很多是学校里没有学过的,就以钱伟长“学得透彻”的优势,找到中等职业教育有关教材,猛克其物理概念、物理意义和实用结论,直到能联系解释资料里有关条文为止。技术资料里有许多条文,貌似相互孤立,彼此间缺乏联系,还没有上升为科学理论,可模仿自然科学发展史,尝试拟定一些“理论”,试图以此解释条文本身及其相关条文之间的逻辑联系,达到目的后,便把这“理论”暂时肯定下来,记在自己脑子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技术资料就得更新,为解释旧资料所尝试拟定的一些“理论”,就要为新的“理论”所取代。通过理论来阅读、理解和记忆技术资料,能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效果神奇,从而迅速掌握了这些资料。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条文技术内容一时理解接受不了,就把它们在脑子里暂时储存起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知识的不断积累更新、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经过一段时间(长的可达几年、几十年),就有可能提高对这些技术内容的认识。不要轻易放过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每一幅图像、照片,尽力领会其技术经验。
  技术经验表现为口头上的片言只语。这就需要以钱伟长“学得透彻”的优势,审慎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并结合已有的广博技术经验和试验研究,对这些口头上的技术经验,“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日本人偷学我国的景泰蓝工艺技术,用的就是这个办法。1975—1976的两年里,他们接连派了十几个北京旅游团,中间总有那么几个行家跑到景泰蓝工艺厂去参观,参观了就提一个问题,我们对于外宾总是热忱相待、有问必答,人家回国就试验。第二次又来了,同样热忱相待、有问必答,回国又试验。经过十几次来往,日本人就把我国的景泰蓝工艺技术完全学到手了。
  技术经验表现为产品实物。钱伟长注意到,1968年日本人决定要生产轻骑摩托车,就从日本各个小厂抽调行家200人组成技术集团分散去各国,把全世界最先进的摩托车实物,以及尽可能搞到手的技术经验,都收集在一起,集中各方面优点自行设计出了一种摩托车,1972年大批生产,是全世界最好的摩托车,打败了各国同类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
  做好售后服务。创新产品在设计制造出来以后,必须通过有关的工业试验的检验,才能投入市场交付使用。然而,工业试验的项目和环境条件毕竟有限,产品售出交付千家万户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效果,才是对已有技术经验的真正的、最权威的检验。生产厂家做好售后服务,短期看是要付出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但从长期看,广泛收集到用户的各种意见需求,收集到最丰富、最权威的使用效果,可以据此改进产品的设计制造,大大提高了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实践出真知
  
我国有以下4位在“技术创新产业化”方面的学术大师,都是在1949年解放后培养的、都是本科学历、没有硕士生或博士生学历、都是在几十年技术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其学术成就名垂青史、与日月共存,都能跟解放前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袁隆平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天文“袁隆平星”;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天文“孙家栋星”;王永志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天文“王永志星”;王选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52年,笔者看过苏联斯大林时代拍摄的电影 《彼得大帝》,颂扬了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以期国家富强,并从学习造船开始,企望建设强大的俄罗斯海军。他隐瞒了俄国皇帝的身份,亲身体验造船工艺的艰辛,经历工厂车间的实践,获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和参考资料。
  电视相亲节目上出现过一位男嘉宾,从大学毕业后,找不到白领工作,便来深圳一家服装厂当操作工人,每隔半年,换一家服装厂。几年下来,他对各式各样的服装操作技术都十分“透彻”了解,各厂、各车间在技术上、管理上存在的优点、缺点都有综合比较分析评价,同样十分“透彻”了解。一位企业家请他技术入股,担任一家大服装公司的技术副总经理,身价千万。(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