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遗憾之美

作者:肖浅    
2007-05-20     浏览(551)     (0)

作者表示遗憾不能和同学们一起采风,但作为评委参与了“明礼修身共建和谐”校园杯辩论赛,并赞成遗憾是一种有效的动力,学会舍弃是为了更合理地安排人生。作者表示下次一定会弥补遗憾,再次去岣嵝峰观光。

    好久没有和同学们一道外出采风了,心里痒痒的。记者团安排到岣嵝峰采风,同学们和几位老师都热情地邀请我一同前往,我也摩拳擦掌了很久,然团委谢四平副书记邀我做“明礼修身共建和谐”校园杯辩论赛评委之命难违,只好得罪“自家人”了。
    岣嵝峰本已去过,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若与一群意气风发、朝气活泼的学子一同融入云海松涛,一同忆古思今,定当收获另一种心境。果不其然,当我评完“岣嵝行”主题征文之后,满车的欢歌、一路的笑语,更有那云罩雾锁的神秘、旷古烁今的深邃、经天纬地的高远,便在同学们美如珠玑的字里行间展露无余,可谓美不胜收,平添了几分缺席的遗憾。
    人生总会面对许多"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这次我选择了做评委而舍弃了游岣嵝,又比如曾经我选择了学理科便舍弃了文科的诱惑。取舍与得失,虽然难抉择,却又必须抉择,于是许多的舍弃便凝固为一种长久的遗憾,深埋于心底。
    遗憾大致有两类,除了这类因为舍弃所造成的不满足之外,另一类是源于对事物固有缺陷的反思。而不论哪一类遗憾,其实都很美。追求完美当然是积极的、高尚的,还可能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然而马克思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其实,相对的完美也就意味着相对的缺陷、相对的遗憾。既如此,何不给心情放个假悠然自得地享受遗憾之美呢?
    之所以遗憾是因为还很在意,之所以遗憾是因为还有期待,还期待成功,还期待更完善、更完美。因此可以说,遗憾其实是一种有效的动力。
    从商代晚期的双轮马车到如今的飞机、飞船,从一百多年前安东尼奥·梅乌奇发明的“远距离传话筒”到如今的彩屏手机,每一次发展与提高无一不是填补缺陷和遗憾的结果。如果没有了缺陷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遗憾,世界将会迷失方向。
    学会舍弃是一种大智慧。有远见的舍弃并非盲目地抛弃、消极地放弃,而只是一种战略性地“暂缓执行”。当新的机遇和合适的条件被创造出来之后,成功与完美便会纷至沓来。舍弃其实也是为了更合理地安排你的人生。
    我有个习惯,每到一地观光,虽然总是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深入地了解景区全貌及其精髓,但总要有意或是无意地缺席一两处“胜景”,留作“下次再来”的理由和动力,即使此生无缘再访,至少仍然心存向往,岂不妙哉?
    学会舍弃,从容面对,轻装前行。弥补遗憾,就在下一次眨眼之间。
    岣嵝峰我是一定还要去的,虽然这次机会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