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作者:□传媒技术学院马思捷
□传媒技术学院马思捷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整个中国发出了剧烈而沉重的颤抖,大地张开了龟裂的伤口,肆意的疼痛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我们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惊,泪水从那一刻成为了幸存者最为奢侈的痛!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打乱了我们大学生的生活节奏,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我们的心。以往的“80后”、“85后”甚至“90后”的大学生常常以“自我膨胀”、“自我为中心”的刻板形象出现,然而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无论是灾区还是非灾区的大学生们,在炽烈的感情背后,让我们看到是爱心和理性。
“汶川不哭,四川不哭,中国不哭,我们不哭。献血,捐款,安抚我们身边来自灾区的同学,还有对四川无尽的祈祷和祝福,让我们倾心尽力做这些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我们最为朴实也最饱含深情的话语。力所能及地参与募捐,将点点奉献的涓涓暖流汇成爱心长河,相信地震灾害会因为我们的执着而退却。
天灾难以避免,我们却可以拥有战胜灾难的不屈意志与坚强信心。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红十字会募捐,她把银行卡上所剩的5000元钱全部捐献了出来,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只是很平静的说了一句:“我们不能和灾区人民一起承担灾难,那就一起分担苦难吧!”平凡的字眼里饱含的深情,无不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灾区,中央各有关部门、各地党委和政府及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紧急行动,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努力投入了抗震救灾斗争中。这让我们看到,在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灾难会放大生命的脆弱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会放大人心的善良和团结的力量。以生命的名义,让我们在灾难中一起成长。愿生命的逝去能唤醒对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为所有的一切在生命的价值面前都苍白无力。应该庆幸,我们都是幸存者,生者坚强与幸福便理应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愿逝者安息。灾难使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更使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勇敢、无畏、团结、互助、友爱的品格和气壮山河的力量与百折不挠的精神,使我们坚信灾难后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坚强无比。汶川作证、世界作证。抗震救灾的胜利,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灾区的明天会日益美好,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繁荣、强大!
天摇地动,摧不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斩不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情深。抗震救灾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我们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
我们要学习和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并将它化作努力学习与工作的实际行动,把祖国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好,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做得更加出色。这是我们向灾区人民奉献的又一份爱心,也是我们为抗震救灾做出的又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