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报》

教授每一节课,从不敢有丝毫含糊

——记机电院陈宁老师

2012-12-15     浏览(72)     (0)

文章介绍了机电院教授陈宁的独特情结和他的教学工作。他对学生严格要求,热爱南林学校,强调要对学生负责并正确认识力学,建议学生们摒弃“拼爹”风气,努力学习开创自己的天地。他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选择南林 , 因为独特情结
1米75的身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时常面带微笑,机智而不失幽默的谈吐。他叫陈宁,是机电院的教授。自1992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经20个年头了。平日里,他一个人教授四门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振动、控制理论。他笑言:“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学型教授。按照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教授一个月最多100个课时,而我每个月要上200多个课时。”
在完成这样高强度教学任务的同时,陈宁老师还要带同学们的毕业设计。自2005年起,2011年、2012年,陈老师分别三次带车辆工程学生的毕业设计。三年间,可谓硕果累累,2005年获省优秀论文二等奖,2011年获省优秀团队,今年又有论文上报省内评优。
陈老师还担任一个博士生、七个硕士生的导师,除此之外,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陈老师的学生很佩服他对时间井然有序的安排。有学生不禁问道:“如此忙碌的生活,您还有时间去锻炼吗?”陈老师说:“其实很简单。我经常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的,从南理工出发到学校,单程30分钟,既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避开了上下班的车流高峰期,而且还绿色环保。”据了解,每周一、二、四,陈老师上课的教室都在教五楼9楼。他上课时都坚持爬楼梯,而不挤电梯,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方式。
陈老师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有学生问他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到南林? 陈宁老师有些动情地说:“我母亲毕业于南林,父亲曾经在南林任教。所以,我对这所学校具有独特的感情。”
“我宁可学生在学校骂我,而不要等到出了校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力学在所有学习科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很重要,而且比较难理解。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陈宁,教授每一节课,从不敢有丝毫含糊。他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列举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前几年的那个“楼倒倒”事件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是由于一些人的贪污,使得基础所配的钢筋不足。当然,对于这种观点我不置可否,但从专业角度看,房子倒塌的原因是因为建房时开挖的土堆积在房子旁边,其重力间接引起对基础的侧向剪力,最终导致房子倒塌,但设计时考虑到柱子只会受到压应力,而应对那种情况所配的钢筋是完全足够的。所以,你们将来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一切可能的情况。”这种形式的讲课在陈老师的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
陈老师在最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差,他们可能很会做力学的题目,但是在解题时碰到数学相关的知识却傻眼了。因此,陈老师在备课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他提倡大家回归课本,多看课本而不是简单地看,要悟透课本所讲,举一反三,这样才可以把知识学精,学活。
每年评教时,都有很多学生说陈老师太严了。陈老师并不在乎这些评价。他说:“我宁可学生在学校里骂我,而不要等出了校门。如在学校里骂我,我可以知道自已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要是等出了校门再骂我,说明我没有教会他们知识,这是做老师的失职。”
“学会对自己负责,每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陈老师不光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没放松。“我就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这份职业。”陈老师这句话令学生们对他很敬重。
陈老师还坦诚地谈了对学生的期待与建议。他说:“现在的大学生和我刚开始教课时的学生有很大差距。以前的学生上课都是聚精会神,很认真的听课。但是现在呢,上课时有部分同学玩手机、睡觉。殊不知,他们浪费的可都是父母的血汗钱。除此之外,有些大学生自信心下降。“我教过一个女生,高中是学文科的,她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会力学。连自己都放弃了,还有谁能救她?每一个同学首先对力学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对课堂教学引起重视,要摒弃高中的学习模式,学会自主学习。”
陈老师又结合时下流行的“拼爹”风,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有的同学说社会不公平,我觉得公平从来都是相对的。别人有有钱的爹,有当官的爸,那是别人的一项优势。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就必须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化劣势为优势,去开创自己的天地。”他这段肺腑之言,有力地激励了同学们努力学习,奋发进取。
(学生记者 茆传捷 陈方兴 祁丹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