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报》

走进四十六年前的铁道学院

——————和一位老校友的雨中校园漫步◇陆岳

2008-04-15     浏览(722)     (4)

  驻足浏览“现任领导和教授风采”宣传栏,旁边一位老者举伞也在细致观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雨水已经打湿了他那黑色夹克,灰色的布鞋也溅满了泥水,裤子也湿到了脚踝处,看样子他已经走了不少路。
  他走到我身边问道:“你是这学校毕业的吗?”
  “现在还是在校学生。”
  “你知道贾院长吗?”
  “这……我不太清楚!”
  “噢!可能时间太久了,四十多年都没来了。”
  我猛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位老校友呀!
  后来攀谈得知,这位老者是陈祖业,山东济南人,1962年入校,1967年毕业,后来又在国防大学学习了两年,曾任团长,参加过成昆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后来兵改工,脱下军装,进入卫生部工作,后期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担任副院长至今,现在是北京市老干部协会副会长。
  这次来是到大佛寺旅游的,专程在这里下车,来看看母校,但是不愿意惊动铁院的老校友和老干部,自己就步行在院里走走。
  为了这份四十六年的悠悠母校情,为了校友的这份真诚,我主动同他一起参观了这个我们彼此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他熟悉铁院的昨天而对铁院的今天陌生,我对铁院的昨天陌生但是熟悉铁院的今天。
  我们沿着他的记忆,走进了铁院的昨天。
  校医院、工程中心、食堂、图书馆的位置同当时的位置大体一样,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楼、体育馆已经是新的东西了,当看到土木结构实验室时,他还想到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预应力实验、抗拉强度、万能实验机这些东西。
  他一直在惦记着他的宿舍楼,那三排三层的苏式宿舍楼。在三栋前面驻足了半天,他回忆当年的宿舍场景:当时苏联专家还在,学校里的一切都以苏式规章制度为标准,150人一间的大通间,东西统一摆放,大家统一学习,统一就寝,但是后来因为影响学习,改成8人间了。当时学员们还自己种菜,上完课还要打靶,菜地和靶场就在现在教职工家属楼的北面,他本来还想看一下,但这些地方早已改建了,他也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老校门和开元楼的位置没有变化,那是他心中历史的坐标,追忆着四十多年前的铁道学院!
  每走到一个地方,都要看看开元楼,再看看自己所在的地方,回想着昨天的铁道学院。
  他回忆说,学生时代时,区队长和班主任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相当大。也是这样的一个雨天,学员们穿着新发的军用皮鞋,在雨中集合操练,前面是一滩水,大家都以为区队长会带领大家绕水而过,但 是 只 听 到“啪———啪———啪”皮 鞋 踏 水 的 声音———区队长从水中正步走了过去,大家先是一愣,也立即正步走了过去。这,就是军人的作风。
  还有一次上午8点在大礼堂开报告会,首长都已经开始了报告,8:05时,一个学员在门外喊了一声 “报告!”等待着领导的允许,进去听报告会,首长问了一句,“你怎么迟到了?”学员答到,“因为一些小事。”
  “那你们的系指导员来了没有?”
  系指导员起立答道,“到!”
  “那好!系指导员在他的档案里写张字条,就说因为小事情迟到大会,记过一次!让他记住什么叫组织纪律。”
  陈老感叹道:“在铁道学院学习,就是要有纪律性。班主任对大家严格,现在想来确实是好的。做什么事情都散漫,那怎么行,怎么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在铁道学院的六年生活,给他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他说以前以为学习高等数学、微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的没有什么用,但是后来在工作中,才发现就是这些东西,对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培养一个思想好的人要比培养一个成绩好的人难十倍!
  陈老还谈到刚刚毕业时,到中铁建工作,感觉工地很苦很脏又很累,以为学的东西没有什么用。“但是当你们抱着为祖国铁道建设的想法,真正投入进去,会发现学的东西没有白学,而且越干越起劲,也才能干好,并且能到祖国的各地去看看,当你乘车经过你修建的工程时,会有一种喜悦的感觉。”
  后来,他还说,现代大学生不能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所影响,总想着靠关系,却没有真正的能力,还是不行的。在学校学习,要学好课本知识,要注重个人能力培养!
  在给我的寄语中,他写到:为中国铁道建设作出终生的努力,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
  同陈老的聊天中,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现在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节,要努力学好知识,加强我们军校传统的历练,增强我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做一名真正的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