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报》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臧晨松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共产主义是一种运动,指的是宏观的、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党内都是一个十分明确的立场和方向性问题,同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是新时期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来自社会和学生中的“渺茫论”的思想阻力,使得教育过程中出现了理论说服力不强,现实指导作用不够,导致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这是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分析: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共产主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部分,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及其基本特征了解比较多,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展示了十分优越的社会形态,那无疑是完美的、令人向往的社会。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些完美的特征,使一些片面看问题的人很难与现实的社会状况产生必然的联系,因而导致一些人产生 “共产主义很美好,像月亮一样看得见摸不着”的困惑,最终陷入“渺茫论”的泥沼。持“渺茫”观点的人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良好愿望,是渺茫的幻想。这种错误观点,源于对共产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片面理解。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报告中强调的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指的是宏观的、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发展过程;报告中强调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指的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从我党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共产主义社会还没有到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共产主义战士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共产主义思想和行为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清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性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渺茫论”的实质是否定了共产主义事业存在的客观性和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渺茫”的错误还在于不懂共产主义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阶段性质变到根本性质变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量变、阶段性质变和根本性质变都是共产主义历史发展整个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某一代人或者若干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共产主义既是可望的,又是可及的,绝不是渺茫的。一些青年学生受“渺茫论”影响,在干好事、做好人、成就一番事业方面往往缺乏毅力和持久性,加之受到社会其它不良因素的干扰,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方面就会缺少信心。现在的一些青年学生在做好事与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方面存在脱节现象,说做好事可以,说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而多做好事,就会觉得很空,就会觉得很抽象。如何解决好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脱节,是扫除“渺茫论”影响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与“质量互变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在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存在和发展状态,这一规律表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不例外。一个先进社会形态的诞生,都是由代表其先进性的因素大量积累逐步产生质变而实现的。中国有句谚语故事叫做“积羽沉舟”,说的是分量很轻的羽毛逐渐积累多了,最终会把船只压沉。量变的因素和过程通常是轻微和细小的,但它是促进和推动事物质变的根本动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每天做一件好事,就如同分量很轻的一片羽毛,仿佛与共产主义实现没有什么关系,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恰恰是无数件好事、正确的事、符合规律的事长期积累的结果。现实当中奋斗终身的具体表现就是大量地为人民做好事。每一个党员,每一个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坚持不懈地做好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大家一起努力,共产主义的因素就会越来越多,量变的过程就会越来越快,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质变也就会越来越近。
2、人类社会发展与“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它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规律,其显著特征是通过对旧事物不断的扬弃,使新事物既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又抛弃了消极的因素,实现了在更高层次的飞跃和质变。这是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例如,“果实———植株———新的更优质的果实”,“胚胎———生物体———新的进化更优质的胚胎”,“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共产主义公有制”等等。在人类原始公有制社会,劳动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类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无法抵御自然界的影响和灾害,所以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十分缓慢,通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几千年来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不会是最终社会,它必然也要向前发展,它的下一个社会形态必然是比它更高级、更先进、更文明的共产主义社会。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已为自然界、人类社会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一定要实现的,因此,共产主义社会迟早一定会实现。认识规律的过程就是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对规律认识的越透彻,理想信念就会越坚定;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过程就是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对规律遵循的越好,奋斗和实践的过程就会越顺利。
(三)大学生要争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要勇挑重担,争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定信念,扫除“渺茫论”的影响和危害,因此,在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要树立学好共产主义理论的意识。一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了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但却表述不清楚共产主义的基本含义,更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正是通过无数共产党人的奋斗行为去推动实现的。因此,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理论上要真懂,在行动上才能自觉,正像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那样:“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继续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
2、要树立共产党人就是为克服困难而存在的意识。一些大学生党员,在遇到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困难时,往往因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而出现畏难情绪,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个别人还出现了接受工作讲价钱、推动工作讲条件、完成任务打折扣的不良作风,这是与党章要求格格不入的。因此,必须在大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大力倡导克服困难办实事、千方百计办好事、百折不挠解难事的创业奋斗精神,克服困难努力奋斗是共产党人的党性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
3、要树立共产党人就是为群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要求。必须在大学生党员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执政党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大力倡导学雷锋、献爱心,树新风、破旧习,常助人、严律己,学会服务、乐于服务、主动服务,做为人民服务的接班人。
4、要强化我为党旗添光彩的意识。要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把党的威信、党的凝聚力与个人的工作标准、学习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的事业与个人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党的奋斗目标和个人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这是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期望,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