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潜心游学海,是非任人凭

南怀瑾先生小记

作者:○刑事司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邹中桥    
2012-11-06     浏览(63)     (0)

  提起南怀瑾先生,不由产生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感觉。
  因为父母信仰佛教,自小便经常听人提起这位居士的大名。当时懵懂的我似乎不能理解大人们对大师的敬仰,但每当家人与佛友在家一同探讨佛理时,我还是喜欢静静地坐在一边倾听,感受那种心灵的宁静。
  稍长后便接触到了南怀瑾老先 生的一些著作,了解到先生的一些 生平事迹,我不禁为先生的大学 问、大智慧所折服,同时我也为先 生的精神所感染。我记得老先生曾 说过:" 希望大家为了国家民族的 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 历史才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 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 课。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 要懂得自己古代的历史。观察个人 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 子,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 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短 短一席话,渗透着先生对国家前途 命运的关切,对民族未来的企盼。 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如 今每每读之,仍抚掌而叹。
  先生自幼接受私塾教育,精研 儒家四书五经并涉猎诸子百家著 作,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琴棋 书画、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 法诸学。及长潜心学术,著作等身, 为我们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财 富。先生出版书籍50 余部,主要涉 及儒、释、道三家学说,可谓国学通 才。然而,对于先生的学术成就,在 学界向来颇有争议。支持者认为南 怀瑾先生学通古今," 国学大师" 之称谓当之无愧;反对者称其著作 漏洞百出," 国学大师" 之名值得 商榷。
  我认为,南怀瑾先生是当得起 "国学大师"这个称呼的。先生早 年为求学不惜跋山涉水,寻访隐士 高人,学得许多秘学。且先生自幼 接受私塾教育,当时的国学较之如 今似乎更为正统。况且大师也非圣 贤,不可能没有任何纰漏,正所谓 瑕不掩瑜,大师终究是大师。更何 况南怀瑾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这 种潜心学术、勤奋执着的精神已令 人钦佩不已,单凭此项,称其大师 也不为过。学术问题向来各执一 言,孰对孰错一时难见分晓,我们 也只能期待历史的裁决。
  先生通达佛学,清心寡欲,于 名利之争自是不挂于心。而今贤人 已逝,我辈后学在伤感之余,也有 责任为前辈正名。南怀瑾老先生作 为国学界的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 中华的历史上,永远被我们所铭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