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佛与佛
从南怀瑾先生话中浅思国人眼中的佛
作者:杨钰 级本科生 ○商学院2012
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 中土,自那之后,佛教文化便渗入中华 文化之中,随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车轮 一同向前行进。时至今日,佛,这种文 化,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 活的深刻思想,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 关注,而在这些趋之若鹜的追捧之下, 佛却失去了其本质的内涵,本应作为 文化符合的佛却成了欲望的载体。
一般人大多在迷信中学佛,只晓 得念,脑子也不思考,不知道佛号所包 含的意义。佛法并没有禁止你思考,处 处都叫你正思惟修,否则就是迷信。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迷信,顾名思义,即为盲目的相 信。也许是根植于国人思想中的权威 论作祟,我们总习惯于相信权威的论 述,习惯于跟随大多数,似乎这会给人 以安全感。拜佛也是如此,很多人跟随 大众拜佛,很多人相信佛法至上,甚至 以佛为天,还在连佛与祖的区别都不 明晰之时,就觉得佛祖是真理。殊不 知,佛学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 是佛理探讨。“只知诵经,不明佛理”的 国人势必会走入盲从与迷信的漩涡, 而这导致的必将是文化与信仰更为深 重的缺失。
“消灾延寿”是后来中国人加上 的,又要消灾又要延寿,好比吃饱了还 要带点走,以如此心情念佛,你看佛有 多忙啊!又给你消灾,又给你延寿,可 见这些人信佛有多贪啊!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人,是欲望的主体,亦是欲望的化 身。而欲望过多便是贪欲,一切以欲望 为先便是功利主义。国人拜佛恰恰切 合次两点。我们常常见到高考前家长 们高香不断的盛景,也经常目睹跪在 佛前双手合十作虔诚状的人口里念念 有词祷告不断。祈愿本没有错,而将诵 经拜佛看作实现祈愿的途径便是大错 特错了。有人说为后代积福而行善总 没错吧,我只想说,行善的目的即为行 善其本身,儿孙自有儿孙福,何苦将自 己的行善找一个利己的外衣,为自己 扣上功利的帽子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 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 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 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 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 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 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 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 新的危机。 ———南怀瑾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信 仰的严重缺失已几乎成了公认的事, 很多人以为拜佛诵经便是信仰,我想 这是对信仰一词极其畸形的扭曲,同 时也是对佛的扭曲。一切宗教形式的 本身都是哲学角度,无论是释迦牟尼 还是达摩,其本质应该都是学识渊博 的哲学家,而求神拜佛的国人却将其 看作救世主。佛学的本身是站在佛的 角度看世事,而众人却站在自己的角 度仰望佛,角度的改变体现的则是国 人的盲目与贪欲。
物欲横流的世界,请留一方清净 土给佛,给自己,给真正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