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解读“十二五”规划
重点建设任务之七:支撑条件建设(9)
学校经过“十一五”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师生生活、学习条件得到改善,但支撑条件距离国际一流大学还有很远距离。主要任务包括图书文献资源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基础条件建设和教学科研基地建设。
我校经过“十一五”的建设,学校“316工程”目标全面实现,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学校的支撑条件距离国际一流大学还有很远的距离,我校支撑条件建设方面的几个主要任务有:
1、图书文献资源建设。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整合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更好更快地提高文献保障和服务能力。扩大数字存储能力,“十二五”期间将存储能力从现有的60T提高到120T以上;尽快将现有馆藏文献基本回溯,成为网络电子资源。增加中外文电子书刊数量,特别是要填补我校外文电子图书空白,使“十二五”期间外文电子图书达到1万种以上。
加强外国教材中心建设,扩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资源,追踪世界前沿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外国教材2000册。
2、数字校园建设。全面建成先进的下一代校园网。校园网对全校建筑的覆盖率达100%,师生校园网入网率超过90%。东西两校区实现两条光纤直通互联和互相备份。校园网主干带宽万兆,利用率达到80%。基于先进的3G、802.11n技术构建无线校园网,无线网覆盖全校全部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的所有建筑以及校园内主要室外空间,使上网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普遍时段、普遍地点的移动上网。
出口带宽达到4G,利用率达到70%;高峰人均带宽达到100KB,同时,完善教育网、公网多链路的负载均衡管理、安全管理,实行精确的带宽和流量控制管理,实现有线校园网与无线校园网的统一平台管理,确保校内师生访问互联网的方便、通畅、平稳和安全。推动校园网公共资源建设服务,完善推广IPV6资源的普遍应用。
着力解决当前学校信息资源分散、利用率差、高耗能、高空间占用的问题,同时能够应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形势需求,建设新一代综合型一体化的校级高性能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托管中心、网络存储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和存储容灾中心。网络存储空间达到500T。升级改造邮件系统,提供面向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电子邮件、个人空间、网页、博客等服务项目。提供校友的永久性校内电子邮箱。适应新时期数字校园建设需求,构建完善的IT治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好内部综合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数字校园、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等建设进程。
3、基础条件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定位;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思路,正确处理建设规模和建设效能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科研与师生生活条件建设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面积严重缺额的图书馆、教学实验楼等项目。
规划建设主要项目包括:图书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理学楼、教学楼、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幼儿园、文体综合楼、农科实验大楼等4、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的内容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玉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建)、动物遗传分子育种与繁殖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建)、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建)等、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等。野外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包括:上庄实验站、涿州实验站、曲周实验站、海南实验站、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发展规划处 宣传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