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曙光基金让贫困生从受助到助人

2012-10-25     浏览(55)     (0)

中国农业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星兼职担任新生辅导员,鼓励贫困生战胜自卑,战胜内心的障碍。他通过肯德基曙光基金资助和打工经历,成为自强不息的“曙光学子”。他们成立“曙光公社”,组织公益活动,实现从受助、自助到助人的转变。毕业多年后仍与同学保持联系。


  中国农业大学2008级本科生刘星刚刚开始在本校读研,并兼职担任新生辅导员。面对班里的贫困生,他的首要任务是鼓励他们,不要用与生俱来的自卑把自己包裹起来,而是要战胜心中的障碍。
  与同龄人相比,刘星经历了更多的坎坷:母亲所在的工厂濒临倒闭,基本工资都发不出,高三时父亲又去世,大一时自己肌肉撕裂,险些截肢。
  刚进大学时,刘星被学院选为肯德基“曙光学子”,并获得4年共两万元的资助,还有机会去肯德基餐厅打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餐厅工作了600个工时,端盘子、打扫厕所、拖地,不会骑自行车的他开始学着骑车,在北京城里送外卖。打工期间,他学会了和不同的人沟通。
  刘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弟学妹们:“作为过来人,看到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们一定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家里摆脱贫困。不然,你会和他们一样永远贫困。”
  同在肯德基餐厅打过工的中国农业大学2005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张旬,在学会了炸鸡、和面的同时,还深受“为客疯狂”的理念影响,做什么事情都干劲十足。本科时,他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现在保送到中科院地理所,当上了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主席,“现在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工作,我都能够充满激情地去做。”
  2002年,肯德基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与一般的助学金不同的是,曙光基金不仅提供经济上的资助,还让大学生到餐厅打工,并在学校成立“曙光公社”,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曙光基金一期在全国19个城市的42所大学实施;2009年,曙光基金二期扩展到26个城市。据介绍,曙光基金一期、二期资助总额超过8000万元,逾1.5万人次从中受益。
  对“曙光学子”们来说,工作很累,成绩却是最好的。张旬一直是系里的专业排名第一。刘星则一边打工,一边将学分绩点从大一上学期的3.3提高到大二的3.7,大三时还取得过4.0的满分绩点。2011年,他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在中国农业大学,像张旬、刘星一样的“曙光学子”还成立了“曙光公社”,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完成从“受助”、“自助”到“助人”的蜕变。“作为贫困生,要时时带有一颗感恩、向上的心,这种感恩不是对某一个人,而是对整个社会的。”张旬说。
  张旬印象最深的是去北京月坛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同学们给老人洗脚、捶背、演小节目,带来年轻、阳光的气息。他说:“虽然自己是需要帮助的人,但我们也能帮助别人。敬老院的老人没有自理能力,已经没有办法与生活抗争了,而我们自己虽然生活贫困,但只要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想改变,就能够改变生活。”
  虽然毕业已经几年,张旬还常和其他的“曙光学子”一起聚会。他们经常计划的一件事是:以后有能力了,一起建个希望小学。 (转自《中国青年报》)
■新闻链接:曙光基金,全称为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创立于2002年,由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及其所属肯德基品牌向中国青基会捐资设立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专项公益基金。基金倡导“受助——自助——助人”的公益理念,形成了“学业资助+餐厅实践+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资助模式。
  曙光基金于2004年开始对我校学子进行资助,目前已资助过9批贫困学生。不少同学已经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