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梭,转瞬十年。不经意间,我们已经离开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这个名字十年了,怀旧也好,思念也罢,封存在记忆中的回忆总是最美好和最难忘的,以至于在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外出自报家门时还总是习惯于“长春光机学院”的称谓。
1958年建校,出身于中国科学院这个名门,虽历尽波折,但在坚持特色办学的发展之路上,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奠定了在全国高校中保持光电学科优势地位的基础。在高校合并大潮中,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没有丧失办学的自主权,教职员工倍受鼓舞;随后,在时代要求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学校广泛论证和讨论,2002年正式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走上了新的发展征程。十年发展,十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有汗水,也有鲜花,理工人用厚重坚实的办学硕果,再次书写了一篇充满开拓与拼搏,也充满梦想与成功的历史篇章。
十年间,学校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发展规划更加科学;教学科研脚踏实地,水平稳步提升,成果捷报频传;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师生员工积极性得到更大发挥,校园沉浸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学校更名后成立的光电工程学院,也同学校一道走过了科学发展的十年。
2002年,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之初,尽管所开设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也是建校即有的最长办学历史的专业,但当时在学校设立的12个学院中,光电工程学院无论是规模还是办学实力,都只能排在中游水平。从学生和教师人数来看,当时学生总数刚刚超过千人,教职工总数还不到60人。十年后的今天,学院学生总数近三千人,教职工总数近百人,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学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回顾十年发展史,光电工程学院的师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院初期,学院就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2003年,学校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光电工程学院首当其冲,当年便录入新生546名,此后再也没有低于这个水平,招生数量不断突破新纪录,办学规模在很短时间内一跃进入学校的领先行列。学生管理面临考验,教学计划亟须修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为困难的是,恰逢此时,学校接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示,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种种评估指令纷至沓来,老师们既要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又要完成教学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假期取消了,大多数星期日也要加班,工作的强度和精神压力都十分巨大。在困难面前,老师们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老教师身先士卒,发挥带头人作用;年轻教师勇挑重担,发挥主力军作用;广大学生也积极配合,听从指挥,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风建设中。
评估达优目标实现后,学院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培养问题。学生规模快速增长,但教师补充却极度困难。从2003年开始,学院连续进入招生高峰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十分困难。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院领导果断决策,拓宽专业方向,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成4个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更为具体,也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好的基础。为打造专业品牌,学院从2003级学生开始,设立优秀学生实验班,把全年级最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精英培养,这个模式后来在全校推广实施,就是后来大家熟知的“大珩班”。为缓解师资紧张局面,动员退休或面临退休的老教师继续承担教学任务,创造条件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加强教师引进工作。学院在2002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出11名同学留校任教,这也是学校未曾有过的为某一个专业一次性留校这么多本科生的举动。如今,这些教师90%以上获得了博士学位,50%以上晋升为副教授,成为了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十年间,光电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院初期,学院领导班子就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按照学校的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出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当时,科研队伍规模小,力量分散,研究方向也不十分固定,原创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项目几乎没有。更为致命的是,科研没有形成团队,往往一名教师退休,他所在的研究方向就会消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面对这种情况,学院下大力气整顿科研工作。一方面,组建团队,搭建平台,确定科研带头人后,围绕带头人划分工作团队;另一方面,通过集体论证,规划稳定的科研工作方向,确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科研工作,学院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广泛拓宽立项渠道,积极争取高水平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重点项目。如今,学院的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不仅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科研带头人,研究方向稳定的科研团队,而且承担项目的质量、数量都明显改善,科研经费指标也稳步增长。
十年间,光电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特色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学校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建设的主体单位是学院,但学科建设覆盖了重点实验室、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几个单位,需要统一学科建设的共识。学院统筹规划,集思广益,保证了该学科在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全国排名进入前10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吉林省重点学科,也是学院的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方向清晰稳定,学科内涵独具特色,具备了优势学科的基本条件。由于学科建设卓有成效,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学院获得了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免试推荐权,以及本科生免试直接攻读博士推荐权。
十年光阴,十年发展。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光电工程学院用开放的办学姿态,以未雨绸缪的远见,正扬帆远航在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上。在未来的岁月里,学院将铭记老校长王大珩院士的嘱托,传承辟新,寻优勇进,坚持走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为祖国的光电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