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附属市一医院孙晓东博士告诫老年患者:

谨防视力“杀手” 黄斑变性

2012-06-18     浏览(86)     (0)

记者采访了孙晓东博士,了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害性及防治要点。黄斑变性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需要早发现、早检测和早治疗。黄斑变性具有隐蔽性更强、致盲危害更严重的特点,公众和患者对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可通过阿姆斯勒表自测,确诊后及时接受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手段。 孙晓东博士建议避免强光刺激、远离香烟、关注血压和血糖、控制饮食等方法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 关键词:孙晓东博士;老年性黄斑变性;防治要点;强光刺激;香烟;血压;血糖;饮食控制。


  在不久前的“全国爱眼日”期间,记者采访了附属一院眼科主持工作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晓东博士,请他谈谈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害性及防治要点。
  “黄斑变性(AMD)是一种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它将导致老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更会使患者致盲。因此早发现、早检测和早治疗是最为关键的”。孙博士如是说。
  长期以来,孙晓东在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病显微手术和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与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973”课题、国家“863”重点项目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16项省部级课题研究。
  有数据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黄斑变性患病率已高达15.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70岁以上患病率达20.2%,即每5个人里就有1位是黄斑变性患者。如果不治疗,大多数AMD患者在疾病开始的3个月里经历视力下降,在2年内视力就有可能下降至盲(视力小于0.1)水平。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它具有双眼发病的危险性,40%以上的患者在一只眼发生病变后,另一只眼在5年内也会发生同样病变。
  孙晓东指出,黄斑变性与众所周知的常见眼病白内障相比,具有隐蔽性更强、致盲危害更严重的特点。然而,公众和患者对这个隐藏在身边的杀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却远远不足,造成疏于治疗、延误病情的严重后果。黄斑变性早期病症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常常误认为是年龄增加引起的视力自然衰退,或者是白内障发生。其实发现黄斑变性很简单,在家就可实现自测。老年朋友可通过阿姆斯勒表进行自我检查,捂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单眼盯着黑点看,如发现线条变弯曲,表格发暗、发黑、直线变曲线,这就是黄斑变性的症状。
  孙晓东提示,黄斑变性最初可能仅仅是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同时,由于双眼替代作用强,单眼发病很难被发现,以至于直到发展到视力中心出现黑斑,视物严重扭曲。他强调,一旦出现变性征兆,一定要前往正规大型医院的眼底病中心进行眼底镜检查、视网膜光学相干眼底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后,及时接受安全、有效、规范的治疗手段。
  据介绍,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个类型,干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轻度视力模糊,在此阶段早期适当补充眼用维生素,叶黄素、玉米黄质、Ω-3鱼油等、饮食中多食玉米、深色蔬菜、补充黄斑色素,可延缓病情发展,最大程度维持现有的视力。干性不加控制会发展为严重的湿性黄斑变性,它将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过去湿性黄斑变性是不治之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不再是“绝症”。目前随着抗新生血管药物的上市,采用玻璃体内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安全有效,该疗法又被世界《科学》杂志评为世界十大重大科学突破,治疗后,很多患者不仅可以维持现有的视力,甚至部分患者视力还能有所提高。
  孙晓东认为,黄斑变性的发病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等因素引起,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它的高危人群包括严重吸烟者、高血压患者、经常接受强光刺激者,此外高脂饮食也将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问题,孙晓东说道:1、避免强光刺激,配戴有色眼镜。因为太阳光中发出的短波可见光对视网膜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可造成光敏细胞死亡,导致黄斑变性。因此我们平时出门应戴灰色、绿色的眼镜。2、远离香烟。吸烟者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5-6倍。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多环芳烃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可使血管收缩,眼组织缺血缺氧,形成血栓,引起眼部血管病变。因此吸烟会对眼部各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3、关注血压、控制血糖,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有资料表明,高血压、高血糖容易损害眼部微血管。4、摄入足够的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以及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诸如菠菜、香菜、花椰菜、豌豆、胡萝卜、番茄、红薯、玉米、柑橘等;这样有助改善或延缓眼睛的老化、退化,也可保护黄斑区免受紫、蓝光的伤害。
·记者 张旦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