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放飞梦想,成就卓越

导师代表康绍忠院士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2012-09-10     浏览(48)     (0)

本文是导师代表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建议研究生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培养兴趣和意志,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和沟通。文章还指出,研究生学习需要克服挑战和困难,不断积累知识、扎实研究。同时,他也对研究生未来的学术之路充满期待和信心。







  亲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步入了农业科学研究的殿堂,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在以后的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科研”将成为你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意味着你们翻开了人生中新的一页,登上了面对挑战、放飞梦想、成就卓越的新舞台。
  30年前,我也与在座的同学们一样踏上了研究生的求学之路,在这里,作为导师代表,我愿意就自己30余年学习、工作经历中的感受与大家交流,并借此机会向同学们提出一些真诚的建议。
  一、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在座的各位同学,无论是来自本校,还是从其它学校或工作岗位考来,能够通过多层严格选拔进入农大,你们已经表现出了比其他同龄人更杰出的能力。在这样隆重的典礼上,我想此时你们一定是满怀着喜悦和激动,也可能会有些许的忐忑。
  但随后,希望你们能尽快做到“心静如水”,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做好如何实现目标的规划。
  农大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已与你们的学业一同开启,是要成长为应用型人才还是学术型人才,需要你们去认识自我,树立目标,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励志笃行,以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精英之才的人生标题。两年、三年、四年、五年……,时光不会停滞,你们要懂得珍惜时间,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做好时间管理,认认真真学知识、扎扎实实做研究。
  二、坚定意志,培养兴趣。
  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了希望并且又是十分枯燥的、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的崇高的事业,科学探索需要一种契而不舍、执着的科学精神。大家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同学们毕业后能否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所依赖的既不是中国农业大学的 “牌子”,也不是硕士或博士的 “帽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夫和实力。马克思曾说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畏惧劳苦,贪图安逸,最终只能虚度年华。大家一定要勇于面对困难,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品质。研究中不要惧怕实验的辛苦与科研的枯燥。今天付出的努力,正是明天收获成果的基础。
  从事一项研究,还需要对该项研究有兴趣,达到着迷的境界,你才会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做出成果则是水到渠成。既然大家选择了农大、选择了你所学的专业,你就应该热爱农大、热爱你所学的专业,培养自己对所研究领域的兴趣,这样在农大读书做研究才是快乐的。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就不会有任何怨言,这样才会开心,开心的人才是幸福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在中国农业大学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必备才能,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你们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要有研究的热情和创新的激情,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要有敢于向现有理论和权威挑战的勇气。但科研创新不是“在空白之处产生的新思想”,也不是标新立异。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就必须充分理解前人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后来者阅读、消化越来越多的文献,掌握更多更新的理论工具。特别是对博士生,要取得在国内外都能得到承认的创新点,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严峻。
  科研创新要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科学方法应该是归纳证据-假设-求证这样一个过程。我们追求创新,必然也需要完成这个过程。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对待科研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严谨的、踏实的。要掌握科研规范,遵循研究规律。“归纳证据”需要你们选课夯实知识基础、查阅学习重要文献、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把握研究前沿提出“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求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的结合,“大胆假设”需要有证据基础,“小心求证”就需要同学们掌握科研规范,精密细致的布设实验,实事求是的处理数据,逻辑严密的数学推导,严谨认真的撰写论文。
  四、转变角色,注重沟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有很大的不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你们有固定的导师,你们既是在学习,更多是在开展科研工作。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所发现,要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努力使自己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会问”。作为导师每当看到你们年轻矫健的身姿和灿烂的笑脸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每一个导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厚望。导师与你们既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将会数年相伴。
  研究生学习切忌闭门造车,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包括研究目标与任务、研究工作中的困难、人生困惑、日常生活中的纠结等等都可以通过与导师的有效沟通去努力化解。“君子博学,善假于物也”,要学会利用各种沟通的机会和形式,像定期汇报、学术报告、邮件等,与导师进行畅通的交流,让导师了解你,从而有的放矢的指导你。要敢于向导师提问,敢于同导师争辩,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长进,而这个长进也会给导师带来新的创新。
  同学们,你们现在正处在最具创造力、最容易做出成就的年龄段。希望同学们找到自己研究的兴趣,拿出战胜一切困难的意志和决心,胸怀解民生之多艰的责任,你们一定会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