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乐观积极
校长柯炳生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这篇文章是关于中国农大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方案说明,旨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帮助研究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文章强调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发现自我、实行硕博连读等措施,并鼓励研究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脚踏实地、严谨求学、乐观积极、包容大气等。文章还强调了研究生要遵循科学规范,恪守学术道德。
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
大家好!首先,再次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对于那些来自本校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有机会继续与母校一起成长进步!对于那些来自其他院校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成为中国农大大家庭中的新成员!
我校今年入学硕士研究生1978人,来自249所高校。其中来自本校的占36%,外校的占64%。我校今年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共790人,来自122所院校,其中包括5所国外大学;来自本校的占52%(其中的38%是直博生或者硕博连读生),来自外校的占4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研究生群体的来源面很广,具有多样性,这对于增强交流能力、包容能力和融合能力,会有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我校作为一所重点研究型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我校今年启动了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改革涵盖了研究生教育的所有主要方面。改革的具体方案,已经在校园网上发布了。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这里,我结合改革方案,就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就是如何帮助你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做些说明。
我们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一说到人才培养质量,人们通常立刻会想到社会需求。这是对的,但是,这是不完全的,甚至不是最关键的。那么,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人尽其才。如果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帮助你们,把你们的潜质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就是成功。因为,社会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你做到最好,你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的岗位。这样的岗位,既能够让用人单位满意,也让你自己快乐。
对于硕士生同学来说,你们首先需要发现自己,需要弄清楚自己真正喜欢干什么。如果你确信你热爱学术,想将来从事研究工作,不怕坐学术研究的冷板凳,那么,你就是属于学术型人才。为此,你就一定要攻读博士,并且最好在博士期间或者博士之后,到国外一流大学做一两年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够符合学术研究单位用人的基本门槛。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喜欢做学术性研究工作,而更愿意做一些与人打交道更多的实践性工作,那么,你就属于应用型或者复合型人才,你就需要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毕业后就去工作,就可能不需要读博士。因此,硕士培养,实际上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无论是以学术型硕士身份还是以专业硕士身份录取的,均是如此。如果你不喜欢做学术研究,而仅仅想混个博士学位,那么,你获得博士学位的过程会很痛苦,并且将来也不会有多大用处。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中实际能力。
你需要发现自己,导师也需要发现你。因此,改革后的硕士培养方案是:硕士培养实行两年制。一年级实行同样的培养计划,无论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学位硕士。一年级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学术表现,对于符合学术人才培养的学生,通过推免选拔,进入硕博连读阶段。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也可以按此方式进入硕博连读。但为了与国家的学籍管理规定相衔接,还需要履行若干技术性手续。这种硕博连读选拔方式,将成为我校博士生的主要来源。今年,这个比例不到40%,将来要达到70%以上。
对于没有按上述渠道进入硕博连读的硕士生,二年级实行同样的面向实践的培养计划。这样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实践部门的要求。少数学生,可能愿意从事学术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进入硕博连读培养。硕士毕业后,也可以申请攻读博士。我校从明年开始,博士招生不再实行统一考试,而是实行申请考核制。根据个人申请材料,学院和导师组审查后,进入面试。面试后直接录取。
对于博士生来说,你们将面临更高的学术要求。为此,改革后的培养方案规定博士学制为4年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为5年)。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培养水平,满足学术单位的用人要求。学术研究单位选人时,不会在意你是读了3年还是5年,而是你的学术水平如何,发表了什么水平的文章,或者有其他什么方面的学术成就。
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共包括对学制 (修业年限)、培养方案、招考制度、导师管理、论文质量管理和研究生奖助办法等6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学校已经出台了若干细则,其他方面的实施细则将陆续出台。限于时间,我就先说这些。请你们通过这些文件,了解更加具体的内容,也可以向研究生院的老师进行咨询。
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党和国家更是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三农事业的发展。但是,挑战依然严峻,压力依然巨大。展望未来,耕地将越来越少,水资源将越来越少,农业劳动力将越来越少;而十几亿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更多,更好,更安全。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而对于我们农大的师生来说,则是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同学们所学的专业,都是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为解决上述问题作出贡献。这些挑战,对于你们来说,更是一种机遇,一种机会。因为,应对这些挑战,最为根本的,还是科技,还是人才。国家和社会需要你们,你们有着广阔的舞台,去施展你们的所学和才能。
希望你们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这个理想,不是虚的,而是很实在的。这就是:无论你们将来成为科学家、企业家和还是政府官员,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地为解决中国未来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只要你们能够为解决中国人民的饭碗作出贡献,你们自己的饭碗,就一定不是问题。
希望你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研究生已经开始接触乃至跟踪本学科的前沿性问题。批判性的思考,创新性的思维,非常重要。导师,无疑是研究生的最重要指导者,但是研究生不能完全依赖导师。一个只会被动地按照导师的要求做事的研究生,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更难成为优秀的研究生。希望你们养成敢于质疑、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你们才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无论是学术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需要成为创新型人才。这需要多读书,多实践,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多在各种学术活动中主动提问和讨论。
希望你们脚踏实地,严谨求学。学习和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够取得进步和成果。研究生的自由时间更多,可能是最能精力充沛地专注地做事的人生阶段。希望你们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松懈,充分利用好研究生阶段的宝贵时间。研究生要做研究工作,要写论文。希望你们遵循科学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你们开学典礼之后的第一课,就是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宣讲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希望你们乐观积极,包容大气。也许,在你们的学习研究工作中,或者在你们的个人生活中,你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甚至挫折。这时候,你们绝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消极退缩。任何一个成功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逆境,是检验人格和人品的镜子。事实上,你们目前学习和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不能算什么的。最坏的情况能有什么?无非是课程挂科、试验失败、恋人分手。即便这些情况都同时发生了,你也比99%的同龄人更幸运。你只需要沉着镇定,乐观积极,继续努力;当你20年后再来回忆时,所有的这些,都只能是些小插曲,甚至是可以自夸的花絮。此外,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别人。包容,就是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尤其是比自己弱势的人。还有,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你们的每一分成绩,都一定能够得到及时的乃至完全公正的认可。如果你们能够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而并不特别在乎外部的评价,“人不知而不愠”,那就是非常的大气,那就是可成大器。这次的伦敦奥运会上,我最为赞赏的是体操运动员陈一冰,在以金牌的成绩获得银牌之后,他仍然能够保持着微笑——这是真正的强者。
希望你们努力,祝愿你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