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学术引领 德才并育 服务社会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

2012-05-15     浏览(70)     (0)




  本报讯(记者 蒋海文)5月7日,我校研究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第十七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逸夫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肖国安,校长罗和安,副校长黄云清、戴飞军、周益春,校长助理谭援强、张海良与广大研究生共赴这一学术盛会。开幕式由周益春主持。
  罗和安在开幕式上致辞。罗和安充分肯定了学术文化节的重要作用,认为学术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既是支撑和引领大学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同时也体现着大学的品位和格调。特别是近年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规模不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品牌活动,对于不断浓郁校园学术氛围和营造优良学风,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罗和安指出,学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研究生作为极富创造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群体,既是助推科学研究的有生力量,也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主体。罗和安希望广大研究生以本次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契机,踊跃投身学术科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同时,罗和安勉励广大研究生要能够耐得住寂寞、扛得住磨练、经得住诱惑,能够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执着于未来的梦想、少一些虚无的幻想,用勤奋和毅力,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肖国安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肖国安指出,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文化活动,对于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设优良学风、校风,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和促进科研学术水平上台阶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将是“十二五”期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的主要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建设研究教学型高水平大学的突破口。
  肖国安语重心长地向全体研究生提出四点希望和要求:一是投身学术,潜心研究。要静下心来,潜下心去做好研究工作。二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从事科学研究时能感知历史的脉搏和时代的呼唤,做到有感而立、有积而发、有思而作,做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三是砥砺品德,提升修养。要加强修养,严格自律,不断提高个人品德和学术道德。四是团结合作,协同创新。要培育创新精神、树立合作意识,将个人的独立研究与团队的协同攻关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创新成果凝聚成集体的重大创新成果、阶段的创新成果凝聚成系统的创新成果,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研究生会主席杨福光介绍了本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主要内容。本届学术文化节将主要开展研究生成果展、名师论坛、博士交流会、研究生英语口语比赛、诚信教育活动月、成才励志论坛、心理健康活动月、法律与消防知识安全宣传周等系列主题活动。
  研究生代表、信息工程学院陈奇芳,兄弟高校研究生代表、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会主席蒋瑒,研究生导师代表公共管理学院王协舟教授在开幕式上先后发言。
  开幕式后,参加校长奖评选的45名研究生进行现场答辩。
  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以其学术的前沿性、内容的丰富性、参与的广泛性,为广大研究生展现学术风采、繁荣学术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和载体。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在学术文化节这个大舞台上,争鸣思想,激扬学术。近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较大成绩,尤其是在代表着研究生教育最高荣誉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钟向丽博士、钟柳强博士相继获奖,我校已连续两年获此殊荣,至此,我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授予博士学位人数的比例达到1.3%,是全国平均值的6倍多,充分体现了我校良好的研究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