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质量保就业 服务促就业
我校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就业
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本报讯(记者 蒋海文)5月1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经验交流会,会议表彰了我校等50所2011-2012年度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校党委书记肖国安出席了会议。
我校坚持以质量保就业、以服务促就业的思路,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以民心工程为保障、以人才培养提质量、以指导服务求实效、以就业帮扶为特色、以创新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连续5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在91%以上。
学校科学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学科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学科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不仅促进了学校学科专业水平的提升,而且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同时,积极与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起了校、研、产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如从2003年起,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正式签定合作办学协议,按“3+1”人才培养模式,在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共同培养。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还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学校实施了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指导。2004年,我校率先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开设。以职业测评、职前培训、专家讲座、参加大赛为途径,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程化、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学校积极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与巴陵石化、湖南海利、江麓集团、湘潭钢铁集团、株洲化工、株洲时代新材等企业签订了创新创业合作协议,引进高水平工程师驻校担任研究生导师,开启了校企协同创新的全新模式。
充分利用学科的科研优势和社会资源,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互动共享关系,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拓展学生的实习、实践渠道,启动了赴美、赴日等海外社会实践项目,其中赴美社会实践项目2011年已有9名学生赴美参加暑期实习,今年又有19名学生报名参加。
学校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继续做大做强省内就业市场的同时,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赴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据统计,2011年累计有12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现场招聘,举办各类招聘会 600多场,提供工作岗位30000多个。
在加强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无形市场的建设,通过建设高水平就业网站、充分利用“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多元化信息发布等措施,搭建起了高水平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就业信息QQ群、飞信群、短信群等多层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
我校高度重视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摸清毕业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困难学生就业“一对一”工程。建立了就业心理安全预案,帮助贫困毕业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求职等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近三年,累计划拨贫困毕业生就业专项经费140余万元。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为进一步解除贫困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后顾之忧,学校出台了毕业生贷款还款新举措,开创了全额担保毕业生还款风险的先例。
2006年、2009年,我校连续两届获得 “湖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我校获得湖南省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