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子 信 息 学 院:
"师资是问题中的问题电子信息学院马云辉院长介绍说,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在广东省应该算领先的,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比其他高校更具优势,实操较好。在考研方面,电子信息学院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较多,这是电子信息学院的一大优势。但是这次调研可以看出我们学院与其他学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例如五邑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在一些教学硬件设备设施上做得非常好,校园环境也建设得相当不错。我们学院教学用地有限,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推动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谈及电子信息学院未来五年规划的时候,马云辉院长强调说:“师资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吸引名校专业人才、有经验的教师成为了‘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如果师资问题解决了,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能解决,科研就能上台阶。在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要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学院:教学改革起步早,专业方向迎市场
“在交流中,我们感到教学改革起步早是我院的一大优势。”计算机学院院长傅瑜说。
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他认为,我院在四方面具有优势:一是体制灵活。创新教育教学机制,根据我校学生的层次水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实际需要。二是本科办学已步入正轨,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如在为地方经济服务、参与企业科技研发方面,在学科竞赛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方面成绩显著。三是实验条件较好。近年我校在实验实践环境的建设上每年都投入上千万元,已建成的实验室的条件优于省内的多数同类学院。按“十二五”规划,我校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实验实践条件。四是教学改革起步早。我们学院是三本院校,在学生素质层次等方面相对于其他院校来说处于劣势,这就迫使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层次和社会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技术方向)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该专业方向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同时是“十一五”国家课题建设专业。这项改革是将计算机专业与社会中小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仅立足于我校学生情况,更贴近于社会需求。2005年,我校就开始了这项专业改革,比省内一些同类高校要早。
此次交流,不仅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也学到了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做法。例如佛山科技学院的二级管理,韶关学院将北京知名的考研培训机构引入学院,五邑大学借助校外企业建立相关实验室等,开拓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值得我们借鉴。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 在 稳 定 中 求 发 展
从“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学院在这个时期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以及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顾晓勤院长认为学院需要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建设上进一步推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树立积极的就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实际中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产业的要求,成为社会、企业所共同欢迎的人才。
“佛山科技学院着重科学研究特别是承担纵向项目,大大提高了整个学院的研究水平,反过来强有力的促进了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他们还大力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实验、实习设备购置力度。我院的做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顾老师说。
对未来五年机电工程学院建设的期望,顾院长表示:“将积极响应中山市产业升级的要求,加强机械、自动化本科专业建设,开展装备制造业领域的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在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机械设计等领域,在总校的支持下,与中山市高科技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办学理念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创新、积极开拓,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科技竞赛走出国门。加强和企业之间的紧密交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促进学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 发 扬 自 身 亮 点 寻 求 高 层 次 发 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姚泽有院长表示:“各所高校各具特色,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不能相提并论。我院的特色就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应该将这个方案落实到位。”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学管理理念,经管学院整理出一套名为“中山市服务业管理人才的功课培养题材”。在题材计划中,强调组建一个跨专业的教师团队,加强老师的实战能力,加强老师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实践方面的合作,打造实践教学特色。此题材目前得到了中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政府将与学院一起投放资金,建设这一科研项目。这套方案初步计划在“十二五”前三年完成。经管学院现在已经开始和企业联合培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与人保局联合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具体做法是:理论知识由本校老师讲解,实践课程由企业派相关的人员进行传授,学生到企业当中参与实习,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十二五”规划中,经管学院强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学生的考勤、学生的学术性管理相结合,采取“6+3”的培养方案,“6”为学科的基础课程,“3”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管理理念上,从保姆式的管理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姚院长表示,理论加实践目的是打破老式的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紧 盯 人 才 市 场 前 沿 ,凸 显 新 兴 专 业 优 势
在交流中,我们更加认清了学院自身的优势,增强了办学与发展的信心。第一,在资金运作上,我校是中山市唯一本科高等学府,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建,有较为自主的资金运作空间。第二,在硬件设施上,我校近年新建和翻新了教学楼,实验室投入大、设备新,这些是其他许多二本院校至今仍未实现的。第三,在专业设置上,我校八大教学学院的专业设置紧跟人才市场的前沿需求,与社会发展接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推进内涵式发展。第四,在师资队伍方面,我校中青年教师居多,知识结构合理、年富力强,许多教师教学效果好、质量高,很受学生欢迎,适应教学型大学的发展需要。第四,在办学机制上,我校运行机制灵活,弹性大,机构人员精简,利于节约成本。第五,优异的地理位置,我校地处伟人孙中山故里中山市,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及前沿,便于学生开展实习实践、社会调查、勤工俭学、自主创业等活动,同时也利于师生感受城市的文化气息。第六,我校生源来自几乎全国各省市,利于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将围绕学院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搞好专业与学科建设。首先是办好现有的五个专业(方向),逐年增加一些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或专业方向(如酒店管理、社区与物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本科专业(方向)扩展到8-10个左右,努力把人文学院的文科专业做大,做强。
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 :衡 量 彼 此 差 距 调 整 自 身 不 足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孙延一表示,我校与其它学院相比,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的教学力量是相对集中的,管理方式也是相对有针对性的,有些学院的本科办学历史比我们长,而且实验室和学习环境较好。
孙院长认为,在“十二五”期间,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两点:一、针对专业的建设,应该与社会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一些社会传统化工工业紧密相联系、社会需求较多的一些专业相结合,如《材料化学》、《应用化学》这两门专业课程,就要把它做好做精;而就业与专业错位的,要进行一些调整,如《生物技术》,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方向。二是主要是围绕人才培养抓好教学规范和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在抓好教学规范时,要将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并且制度化。
外 国 语 学 院 :思 对 策 ,攻 专 四 ;集 广 益 ,营 氛 围
“我们学院虽然是三本院校,但相对于其他六所二本院校来说,仍有着自身的闪光点。”邓隽院长如是说。这些闪光点体现在:一是学院领导重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工作,努力完善八大学院各专业建设。二是建立龙腾三楼创业孵化基地,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三是经常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四是有意识地跟进学生考研工作,加大对学生考研的支持力度。
然而我们与五邑大学、佛山科技学院相比,仍有前进的空间。三所院校建校时间接近,但这两所院校的已经通过了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专业评估,某些专业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这对于同在起跑线上的我校来说,压力不小,要迎头赶上。我院外国语专业的学生专业四级的通过率与五邑大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通过这次调研,韶关学院运用增加学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做法值得借鉴。
现在外国语学院正在大刀阔斧进行大学英语的新一轮教学改革。邓隽院长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是要将听说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中以小组讨论,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赛等形式来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快速阅读训练,在有限时间内课堂完成多篇阅读,并让学生做一份统计表,记录从学期开始到结束时,自己完成阅读的时间长短,跟踪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三是实行口语考试,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增加口语考试部分。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提高师资整体水平,在教师职称结构相对于“十一五”期间要有较大的改善,还要尽可能争取到省内教研项目,设置合理的专业方向,结合中山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索增加西班牙语专业的可能性。
艺 术 设 计 学 院 :提 高 自 身 综 合 水 平 落 实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崔平平院长表示,要借鉴各校的优势来发展我院。如,我们可以学习佛山科技学院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融合在一起,结合市内的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学习肇庆学院及韶关学院在教学、学生管理方面的落实措施,5+3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科竞赛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的做法等。
艺术设计学院“十二五”的建设主要是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提高教师团队、科研团队的综合水平,并落实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科研团队的建设,尽量让老师学生为社会科研服务。第二就是教学骨干老师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是引进新技术,应用到教学科研中,争取在全省甚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学生管理上,也要组织策划相关的学科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知识运用能力,将“十二五”规划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落到实处。另外,要使师资优秀的教学团队结合中山学院的地域优势,更好的适应学生与社会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崔平平院长谈到,“十二五”期间,艺术设计学院计划学生规模达千人的规模,逐步引进新生代的专业老师团队,扩展专业数量。最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最后,还要不断完善、优化教学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