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院长马争:知己知彼厚积薄发

2011-05-30     浏览(155)     (0)




  自1997年以来,独立学院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多数独立学院已经完成了规模的扩张、设施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充实等积累,“十二五”时期将更加显现出其办学体制的优势,厚积薄发,成果涌现。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作为独立学院中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在办学的初期具有鲜明的优势。一是有政府早期资金、政策支持,二是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在“十一五”时期,我院着力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张等外延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院在社会上的美誉度不断提升。但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在其他兄弟院校已经完成了初期积累的情况下,我院的先天优势将逐渐弱化,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原有优势并取得新的突破,学院必须进一步强化内涵式发展,在“特色、质量、管理、队伍”下功夫、做文章。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对未来的生源竞争都有清晰的认识,大家都把“特色”作为未来应对竞争的有力武器,并已经形成了方向、思路,做出了成果。“特色”也已经成为我院“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点之一,“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成为学院下一步发展要实现的目标。这就是近期学院中层以上干部赴省内外高校调研的背景。
  到兄弟院校调研,不仅可以加强交流、增进感情,更有利于拓展思路,寻找差距,为“十二五”规划的最终制定以及更进一步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找差距,有压力。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在办学背景上与我院相近,都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独立学院。但他们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有利于获得总校的资源与帮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今年的科研经费已经达到了3000万,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科研经费更是突破了5000万,在科研成果方面则是远远超过我院,他们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醒我们要自加压力。
  有信心,找位置。在广东省内,我院与五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惠州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等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创办的大学,起点相似。我院自2002年合作办学以来,实行了新的办学体制,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与上述高校相比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如学科竞赛、实验教学、就业创业工作等方面,我院都有一定基础,并涌现出一些成果。我们既要自信,也切勿沾沾自喜。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如高职称教师特别是学术带头人明显不足,高层次人才吸引方面都使我们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转方式,重内涵。“十一五”期间,我院以外延式发展为重心,在招生规模、实验设备和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学院的发展将进一步强调内涵式发展,把发展方式由“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这期间,学院将重点抓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师资力量等方面,充实内涵,积蓄力量。
  绘蓝图,谋发展。在“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基本会完成。一是认真规划用好香山别墅用地,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与配套设施,重点完成综合教学楼、新增学生宿舍、图书馆扩建及体育中心大楼的建设。二是壮大师资力量,内培外引相结合,全面推进“人才兴院”战略。注重对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加强院内教师培训工作,自我增值,增加博士、教授的数量,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三是加大科研力度,向国家级、省级大奖进发,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争取“十二五”末期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四是关注学生就业情况,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五是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探索在数学与外语教学方面分层式教学模式改革,因材施教。推进国际班模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另外,还要争取培养自己的研究生。
  “十二五”是我院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到其他院校学习交流,对我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长补短,进一步推进“内涵式”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