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大学 - 《河南大学报》

月夜

作者:□郭洪海    
2012-05-20     浏览(107)     (0)

  已过了午夜两点,月亮早爬过中天的一侧。月大而圆,清辉直泻下来,照亮了小城的每一条街,每扇窗。
  街上没了什么行人,街道两旁的商户大多关了门,灭了灯。路灯开始了它一天的使命,打下一片昏黄。街道向远处延伸着,好远好远。办公楼里的几盏灯还亮着,有人在加班。他们好像总有做不完的工作,月光也就成了他们回家路上忠诚的伴侣。
  一个黑影向桥这边移动着,这是他做完了手头的活回家来了。他一如往常穿着黑色的西装,黑色的皮鞋。整个人看上去有些疲倦。夜风吹起他的头发,面容有些消瘦,却精神;眼窝很深,里面藏着他深邃的目光。他移着步子向桥上走来,背影被灯光拉的好长。
  桥下悠悠的河水,泛着月光流向远方。居民区在月光的笼罩中睡去了。月光并不让人觉得那么凄凉,反而在小城上空的烟气和雾气的映衬下多了几分暧昧与暖意,却也让人容易遐想。它要流向哪里呢?他站在桥上望着远去的河水。河水如一条银带横亘在大地上,连接着大地上远处和近处的两点。他低头望着河水中自己的影像,但看不清,他的脸在河水的波里被荡成了无数碎片。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呢?他越是这样想越是想知道答案。他仔细看着水面,但河水却像在故意气他似的就不如他的意,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影像还没等他看清楚,好好端详一番,就已经被河水一荡散开去了。那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他问着自己,好像他还有另外一番模样似的。他突然无声地笑了,他分明看到一张可爱的小脸,满世界地喊着“爸爸,爸爸”,嚷着他陪她玩。那是他的小女儿,今年四岁。她可爱、聪明又懂事。他的心揪地痛了一下,他觉得对不住女儿。这两年女儿过生日他除了买个生日蛋糕外再没送给她别的礼物,连个玩具熊都没买过。而女儿从来不要求他买什么,像是她窥视到了自己的难处。为此他越发地难受。他还记得一次去幼儿园接女儿,回来的路上女儿在一家玩具店门前站了一会,当他要问她喜欢什么,要领她走进店的时候,女儿却走开了,蹦蹦跳跳的,不时地回过头来,对他说:“快走啊,妈妈在家等着我们呢。”之后他一直在忙,没能想起这事来。是啊,这些年把心思都放在了外边,很少顾及到家里。现在,关于家的一切如流淌的河水流到他心上来了。妻子的影像在他脑中闪现了,她是那样的美丽。他和妻子是自由恋爱,双方的家庭都不富裕。好在他们很恩爱,从未吵过架;婚后妻子也未跟他要过什么。这让他心头一阵温暖和感激,同时也觉得亏欠家太多了。
  这来自家的温存啊,它足以消除人的一切烦恼,一天的疲惫此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河水还在不断地流淌,不断地流向远方。它有它的节奏,丝毫不理会人的心情。河水在河床上激起一个个浪花,浪花随着水流跳跃着远去了。而压在人心底的往事却从远方跳跃着来到了眼前。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他十四岁,念初二。假日里他随同二叔到一个叫冷家沟的地方收李子。早晨九点多的光景,他们随同农户进山。山道上很静谧,不时有鸟叫。阳光透过林梢射下道道光线,灰尘在光柱中飞舞。偶尔会有背柴的人从山上下来,大家打个招呼。正是这时他看到了他———一个放牛的孩子,他在心里叫他牛娃。农户说这是一个辍学在家的孩子。牛娃坐在一颗大梨树上咬着梨,看着吃草的黄牛。牛身上没有缰绳,他也没有鞭子。当时他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他真切感受到了书中“牧童”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产生说不出的美好,似孩子得到礼物般满足又似看人家有礼物自己没有的羡慕。从此牛娃便存活在他的记忆中,从未消失过。尽管多年过去了,牛娃的样貌他已记不清了,但这样一个人,这样的场景,那种感觉是不会模糊的。他感觉自己跟牛娃很亲,如同从未见过面的兄弟俩见面时莫名的亲切感。
  他时常会想起牛娃来,想他过的怎么样了,还在放牛么?应该不会了,现在牛娃也该结婚了,有自己的家庭。牛娃看起来只比自己小二三岁的光景。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牛娃是快乐的,尽管自己也是快乐的,但那种快乐与自己的是完全不同的。他也时常愿意拿自己同牛娃做个对换。想着自己拥有这大山,山间清流的溪水,林中的阳光和鸟叫,还有一头黄牛。他坐在树上看着黄牛悠闲地吃着草;他和牛慢悠悠地走在寂静的山道上。他觉得自己是快乐的,如果他就是那个牛娃的话;可有时又会忧郁,自己真的会快乐?但他知道牛娃让他快乐来着。这份快乐一直都在他的心里,给了他别样的感受。不知山里还有放牛的娃子没有,他希望会有又觉得不会有了,想到这他想哭却不觉地笑了。
  当他到家时,屋里的灯还亮着,桌上放着饭菜,盖着盖子。他轻轻推开里间的门,妻子已搂着小女儿睡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