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学术为魂 品质为本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落户我院

2012-05-20     浏览(172)     (0)

文章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和主要工作,该中心旨在促进和研究主题美术创作,通过组织协调和学术研究两部分工作,希望中央美院能够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相关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倡导正确的创作方向,推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成就的优秀美术作品,配合“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启动,4月20日上午,由文化部艺术司、我院共建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在我院揭牌成立。
  潘公凯院长援引20世纪中国美术史指出,“包括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在内的主题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中国20世纪美术的一条主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大题材作品走出文革期间的教条化、“红光亮”偏左创作思想,走向大繁荣的局面。以中央美院为代表的数代艺术家们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认真从事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推出众多兼具艺术性和历史意义的好作品。有鉴于此,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以促进和研究主题美术创作是众望所归。潘院长将该中心的主要工作概括为组织协调和学术研究两部分,希望中央美院能够借此大好契机,在自身发展与文化部推进重大题材创作的国家任务之间取得共赢,更好地贯彻党“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方针,创作出反映时代的经典作品。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在致辞中指出,“优秀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能够为我们国家做有效的艺术积累”,成立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符合民意,更符合各位老师的迫切心情。“美院艺术家们的创作对于当前美术教学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能够直接带动和引导青年学生的创作和研究方向。”董伟司长介绍道,鉴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良好效果,国家现已启动侧重反映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创作的“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现正进行实施方案和选题方案的深入论证。在此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希望中心依托中央美院的创作研究力量,总结、研究以往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和成果;同时遵循艺术规律,艺术地塑造国家形象,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推动当代美术创作的健康发展、中青年骨干的培养、丰富国家美术收藏做出积极贡献。
  成立仪式上,董伟司长和潘公凯院长共同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揭牌。唐勇力任中心主任,毕建勋、马刚任副主任。董伟司长代表文化部艺术司向我院捐赠《历史与艺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
  中国画学院院长唐勇力就中心的工作核心与具体实施方案予以简要介绍,表示将在大家的团结合作下,以党的文艺方针为指导,“以学术为魂,以品质为本”,积极组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主题性作品,同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主题性创作研究活动,并将活动贯彻到教学当中去。
  随后,与会艺术家与学者进行座谈,围绕“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方案展开讨论。该工程由文化部于2012年立项,主要反映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重大社会事件、重大活动及重要人物。无论对于民族进步史,还是对于艺术发展史而言,国家重大现实题材的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历史学家欧阳雪梅和武国友介绍了工程的选题方案:目前暂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党建、抗争救灾、重要人物在内的十大方面,即“反映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着重表现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史实”。
  对此,潘公凯院长认为中心要着重思考两方面问题:一是要选取什么样的历史瞬间和观察角度,运用艺术语言、艺术体裁予以表达等;二是要在世界性的美术范围证明“创作工程”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座谈中,詹建俊、曹春生、薛永年、孙景波、孙为民、唐勇力、毕建勋、马刚等艺术家就“基础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课堂教学相结合”、“重大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中央美院在教学实践中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等话题进行讨论。
  大家一致表示,希望研究中心能够更好地总结、研究既往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经验和成果,遵循艺术规律,推动我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为当代美术创作研究提供借鉴和支持。


油画系 王葆华/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宣传部 吴琼/编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我院院长潘公凯共同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揭牌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董伟,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谭平,国家主题性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唐勇力,副主任毕建勋、马刚合影

董希文 《开国大典》1953 年

靳尚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2009年

刘小东《三峡新移民》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