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深切怀念谢力同先生

作者:刘桂真    
2008-04-30     浏览(461)     (1)




  我敬爱的导师、中国运筹学的奠基人之一谢力同先生,不幸于2008年1月14日去世了。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感到无比的悲痛。先生大智大慧,高瞻远瞩的大师风范;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德;提携英才,甘为人梯的长者风度,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下面是一位山大学子在网上发的悼念谢先生的帖子:
  “中国运筹学的前辈学者谢力同先生最近去世了。谢先生一向高风亮节,几乎人人佩服敬仰。尽管89岁高龄是比较高寿了,但是对于仰慕他为人的晚辈学人,依然是重大损失———毕竟这样的老人已经不多了,他的水准应该和中国运筹学界另外一位老先生———许国志院士不相上下。我还深深记得他78岁的时候还到数学院办公楼里亲自写程序演算自己设计的算法时的情形。”
  谢先生1948年来山东大学工作,到他去世为止,整整在山大工作了60年。他被称为是中国运筹学的奠基人之一,50年代就开始从事运筹学的研究,使得山东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运筹学研究的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后,1979年他第一批走出国门,到国外参加学术会议。他作为学术带头人使我校运筹学与控制论成为全国第一批博士点,数学学院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他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图论会,并首次邀请著名图论学家Tutter来中国讲学。他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美图论会,使得图论从山大走向全国。由于他的影响,山大运筹学与控制论曾在全国排名第一。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念念不忘他所要证明的关于四色定理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追思先生的学术与人生。谢先生生平谢力同,原名谢联芬,191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幼年颇得祖父母的宠爱。他的母亲贤淑善良,为人正直,粗识文字,对她的独生子并不溺爱,5岁即送谢力同入私塾学堂念书,对他的成长影响较大。谢力同先生自幼酷爱数学,上初中时就自学有关数学的书籍。1938年夏高中毕业会考后,以优秀的成绩被保送。但他觉得学校不理想,后来又考入中央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已由南京迁到重庆沙坪坝。1942年秋毕业。毕业后在中央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任助教。为进一步深造,于1943年底通过考试获得了赴美留学的资格。1945年春,启程前往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密歇根大学数学系研究部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拓扑学。就在他乘坐轮船赴美的途中仍不忘数学,在轮船的甲板上他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答了大学时代孙光远教授提出的一个设想,找出了设想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一点受到密歇根大学Rainich教授的高度评价。在密歇根大学学习期间,主要从事拓扑学的研究,他在中央大学学习时所打下的坚实数学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1946年他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他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忱于1947年底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1948年1月谢力同到位于青岛的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他激情难抑,立即把寄往美国的学术论文改投《数学学报》,文章发表在1951年第1卷上。在山东大学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科学的春天到来了。1977年谢先生参加“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议”。早在1962年他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改革开放后他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评为博士生导师。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曾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图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及经济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数学会运筹学会理事长等。从1985年起被历届系统工程学会选为荣誉会员。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任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谢先生的事迹被收录在王元教授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被称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中国运筹学的奠基人之一谢力同先生是中国运筹学的奠基人之一。山东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运筹学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就来山东听过山大运筹学的汇报。山东大学被称为全国运筹学的发源地,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运筹学人。山大运筹学专业是1981年国家首批设立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在科研、教学和与应用领域结合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影响。运筹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门学科。1958年,党中央号召知识分子理论联系实际。谢力同教授立即带领一班人搞起了关于运筹学的研究工作。尽管当时资料缺乏,又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借鉴;但他不怕困难,带领教师和学生到工厂和农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联系生产实际,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将研究工作开展起来了。谢力同先生因此也被称为是我国理论联系实际的先驱。当得知犁体曲面图形对耕地的深度、质量和能的消耗有着重要关系时,他带领学生组成深耕犁小组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终于得到了曲面基线的重要结果。这是我国将数学方法用于犁体曲面几何图形最早的研究工作,并为从事犁体曲面研究者所引用。铁路表格调车法,最初由齐齐哈尔铁路局的同志们提出,并在铁路系统推广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应齐齐哈尔铁路局的要求,谢先生带领助手和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用数学理论对铁路表格调车法进行总结、研究,从而得到了最小牵引挂钩数的重要定理。这对表格调车法既是一个很好的理论解析,又优于表格调车法原有的结果。谢力同和他的助手及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某些数学家的赞赏和引用。1979年,他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在山东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表格调车法数学理论初探》的论文,1981年在西德汉堡召开的国际运筹学年会上报告了该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该成果改写后也发表在我国的《数学物理学报》上。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率领山东大学数学小组到上海沪东造船厂进行关于船体数学放样的研究工作,这是实现造船工业自动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他提出了船体数学放样的新方法———圆率序列法,于1978年在沪东造船厂开始正式投入使用,代替了多年来用手工使用木样条光顺船体线型的方法,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该项研究成果于1980年通过上海造船局的鉴定,同年获得国防工业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山东大学作为合作研究单位于1982年获得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颁发的奖状,并获得山东省1978年科学大会颁发的奖励。这项研究不但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而且将理论成果写成多篇论文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982年在美国召开的“计算机在船舶设计和建造自动化中的应用第4次国际会议”上,大会主席罗杰斯对以谢力同教授为首研究的“圆率序列法”给予高度评价,将论文收入该会议的论文集中。他还研究运筹学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应用,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管理人才。他的学生有的在管理岗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的在企业获得了很好的效益,有的在国外公司工作,表现了山大人的聪明才智。图论从山大 走向全国为了将图论研究工作在全国开展起来,1979年谢力同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运筹室的有关同志一道在烟台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图论会。1980年他邀请加拿大著名图论学家W.T.Tutte来山东大学讲学。在讲学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地有40多名学者来山东大学听讲,这两次学术活动对图论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图论研究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了。1981年他在山大举办了全国图论进修班,1986年他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美图论会。1999年山东大学再次举办全国图论会。他曾经邀请了10多名世界著名图论学者来校讲学,使山东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图论研究的高校之一。他组织了多次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型活动,国内早期的图论学者大多在山大进修过,国内最早出国进行交流的学者大多数也是通过山大组织的学术活动与国外建立的联系。山东大学因而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的滑铁卢(滑铁卢大学是世界组合优化的研究中心)。谢先生曾担任过三届图论研究会的理事长,使图论研究从山大走向全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内运筹学研究正在蓬勃开展。1962年,谢力同教授用组合拓扑方法研究图论问题。随后将二者统一起来写成论文《从组合拓扑观点探讨图上作业法-n维复形上的极值问题》。首先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上,其后被全国性学术刊物《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转载。这篇论文不仅开辟了用组合拓扑的观点和方法来解决运筹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同时也可看作是在图论研究中引进了新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即将几个组合优化问题统一起来,并提出了新的高维组合优化问题。事隔17年后,1979年加拿大召开的法加组合数学学术会议上,他带去了以这篇文章为基础改写成的论文《n维复形上的极值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该研究成果具有首创性,1982年发表在国际核心刊物《离散数学年刊》上。一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发表18年后,国外同行们看起来仍感到很新颖,并引起如此重视,这还是较少见的。1994年他又出版了《图与组合拓朴》专著。他所研究的图论问题涉及面很广,有图的染色问题,重构问题,优美树问题等。由于他在图论方面的学术成就,从1985年起被推选为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图论研究会的理事长。桃李芬芳满天下为了在国内进一步开展运筹学研究,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率先在山东大学数学系建立了运筹学专门化小组,开设了规划论、优选法等运筹学方面的基础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运筹学教学和科研人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部分研究员就是六十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的学生。他所教的学生可说是遍布全国各地,有许多已是国内的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山东大学数学系也被人们称为是我国运筹学发源地之一。1987年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山东大学数学系的运筹学专门化发展为运筹学专业。谢力同教授自1948年执教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近60年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涯中,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所授的课程、教材总是在不断的修改、增添新的内容,字斟句酌,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讲课时特别注意讲授逻辑思维,使听者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对学生一方面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一方面又是严格要求,从不马虎。教导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进行科研工作。自1978年重新招收研究生以来,已培养硕士生17名,博士生10名,为运筹学、离散数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已是8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亲临教学第一线,给研究生上课,为祖国培养人才。
  先生关心国家大事,敢于坚持真理,从不敷衍趋势。他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精益求精,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了,但是他的数学生命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