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结构设计”——创意者的摇篮

2011-10-28     浏览(107)     (0)

本文介绍了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介绍了大赛的性质和宗旨,以及赛前准备和现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赛规划。同时,文章还分享了指导大赛的心得体会。





本期嘉宾:张学义
本期主持:孙微
嘉宾介绍:副教授,博士,我校省级力学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项、我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奖两项,其指导学生获全国周培源力学大赛团体赛三等奖、蝉联黑龙江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团体一等奖、2011年黑龙江首届基础力学实验大赛特等奖等。
1.问:为了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如何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答:结构设计竞赛是一项极富创造性与挑战性的比赛,它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检验。我们不但应该掌握结构设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应具有知识创意、团队精神、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同学们可以先参加我校每年举办的纸桥大赛,了解比赛过程,积累比赛经验。我们选择成绩优秀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加全省和全国比赛。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结构设计大赛,我们还开设了大学生通识教学选修课程《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
2.问:请您介绍一下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的性质。
答: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宗旨在于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丰富校园学术氛围,鼓励同学们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当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培养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其倡扬5c精神: creation(创新)、cooperation(合作)、communication(交流)、civilization(文化) 、cohesion(团结)。以构想-设计-实施-操作理念为标准,以比赛活力为引导,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勇于实践的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问:在赛前准备和现场比赛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
答:结构设计比赛一般赛程历时三天,采用现场出题,封闭制作,公开比赛的流程。赛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心理素质调整,由于大学四年只有一次机会,参赛队员都没有参加全国比赛的经验,所以心理素质很重要,这些需要平时参加包括校赛、省赛来积累经验、增强自信。会出现的问题应该在制作阶段:学生应该尽快确定自己的结构方案并完成,不能在几个方案中犹豫徘徊,耽误制作时间导致模型不能按时完成,影响比赛成绩。另外注意研读每次比赛规则,不要出现犯规行为。公开比赛时清晰流畅地回答评委问题,合理确定比赛结构加载方案,以免影响成绩。
4.问:请结合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的特点,为同学们做一个竞赛规划?
答:我校的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比赛活动。前不久,在我校召开了全国高校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场交流会,也是对这一工作的认证与展示。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三段进阶式的竞赛规划,即加入一个俱乐部、选修一门课程、参加一次竞标(即比赛)。这也是我们给学生做的一个竞赛规划。
5.问:请结合指导大赛的经历,谈谈您的心得体会?
答:我认为大学生在校获得知识的途径至少应该有三种,一是课堂,获得基本专业知识;二是讲堂,通过聆听大师的思想,开拓视野;三是竞赛活动,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思维能力的全面检验。三者缺一不可。比赛一般以团队形式参加,要求我们具有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竞争态度。学生应该具有在不违反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别人合作、竞争的精神,这不仅是大学里中需要的,也是社会需要的。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平时动手能力的长培养,要想获得佳绩是不可能的。每个比赛不只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验,也要求他们能够把作品介绍清楚,这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与考验,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这方面的积累与训练,不要到比赛场上说不清楚。
赛事链接: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全国九大赛事之一。2004年,由浙大倡议,清华、同济、东南大学、哈工大、大连理工等高校发起。其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