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专家为山区发展特色农业支招

2007-07-25     浏览(633)     (0)

我校专家应邀赴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地考察,为当地山区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专家们针对“关岭牛”的遗传育种、品种改良、动物营养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建议加大品牌建设,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工作,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7月 7日至 11日,我校专家应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邀请,赴关岭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为当地山区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岭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南方向,总面积 1468平 方 公里,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倾斜的大斜坡上,最高海拔 1850米,最低海拔375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我校专家先后到关岭上关镇东足村牛养殖户、种猪场、养鸡场、断桥煳辣椒加工企业、花江药材加工销售企业、板贵花椒砂仁种植基地、顶云蔬菜种植基地、断桥农产品交易市场等进行了参观、考察。
  实地考察过程中,专家们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针对“关岭牛”在遗传育种、品种改良、动物营养、畜产品深加工方面达不到现代市场的需要,销售渠道狭窄等情况。动科学院副教授曹兵海提出了“小群体,中规模;少头数,精养殖”的方案,他建议结合当地农民分散、交通制约的现状,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走“藏牛于农、户户有牛”的路线,实现“中规模化、标准化、批量化、安全化、特色化”养殖,打造品牌,使“关岭牛”上档次、上层次,提高价值。
  针对“关岭牛”
  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出现的“杂交牛有价无主”现象,动科学院教授宁中华从“杂交面临原产 ‘关岭牛’种质资源消失”
  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建议当地政府在引导农民适度保护原产“关岭牛”特色的同时,引进试养“农大3号矮小鸡”,并表示可以免费为示范养殖户提供鸡苗。
  分析当地药材、蔬菜的种植现状,农学院教授郭玉海、副教授任华中和食品学院副教授李景明认为,要加大品牌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工作,进一步扩大当地药材、蔬菜产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他们还对该县现有的煳辣椒、花椒、生姜等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方法和对统一品牌、统一标准、市场开发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