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重点学科建设成效卓著 促进本科教学水平提高

2007-11-08     浏览(1514)     (2)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专业和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显示,该校拥有多个一级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些重点学科对本科教学水平提高起到了支撑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高层次人才。这些成绩是几代人不懈奋斗的成果,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


  注:标★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标◆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在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我校作物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兽医学、农业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与植物学、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农业经济管理等6个二级学科名列其中。统计表明,我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居前列,在农林高校中位居第一。这一成绩充分证明,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重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积极为经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促进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等4个学科门类,10个一级学科,覆盖面达到了24个二级学科。一级重点学科数量约占我校一级学科总数的15.8%,二级重点学科覆盖面约占我校博士点总数的33.8%。在农学门类的8个一级学科中,我校拥有一级重点学科5个,占62.5%(其他三个一级学科为园艺、林学、水产),在全国涉农高校中数量第一,农学门类学科专业建设成效与优势进一步凸显。
  作为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源地,我校历来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特别是近20年来,各重点学科根据国民经济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趋势,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我校(时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机学院)在1988年教育部开展的第一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共获得1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在2002年教育部开展的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审中,我校获得19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八。
  在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增加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内涵的深化和发展。各国家重点学科结合自身传统与优势,在科学研究、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以石元春、辛德惠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扎根曲周数十年,为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实现我国“北粮南调”的重大历史转折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作物学科的“优质高产玉米农大108的选育与推广”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增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而取得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发扬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精神获得的,特别是经过国家 “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学科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基地。这些成就和荣誉,既是有形的资源,也是中国农业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新的起点。
  围绕本科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国家重点学科从多方面促进了其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学科在本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育教学体系创新等方面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我校农学、理学、工学门类的一批传统优势的本科专业,均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见下表),为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学校生物学、化学两个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就依托生物学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相辅相承,互相促进。这些学科专业的本科生,深造考研率较高。重点学科较多的学院,大多已经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或偏研究型的学院,适应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国家重点学科还培养和造就了多名北京市、国家级教学名师,产生了众多的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本科教学用书。2007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就产生于作物学和农业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畜牧学科的张沅教授、作物学科的刘庆昌教授,既是主持“973”、“863”重大科研项目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国家级教学名师,他们长期担任本科生课程的主讲教师,注重将长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积累渗透到本科教学内容中,培养了本科生的科研兴趣与科学素养,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兽医学学科带头人刘金华教授指导的本科生秦堃,在做毕业论文期间,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对迁徙鸟类的感染》(载《Science》,2005)一文的第5作者,毕业后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在全校1452名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中,有78%的教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这些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的教师,对促进研究型本科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家重点学科作为学校的宝贵资源,其建设和发展,有赖于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投入,同时,重点学科又为本科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发挥了应有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和优势。
  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家重点学科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临新的挑战,迈入新的阶段。中国农业大学各国家重点学科,将继续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学科内涵、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建设效益,积极服务社会,进一步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夯实学科基础。
(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