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我校举行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
我校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举行,150余名“村官”校友重返母校交流经验,共议推进工作,学校领导肯定“村官”在基层取得的优异成绩。在校生受到感染,坚定了当“村官”的决心。论坛期间还参观了学校奥运场馆。
本报讯 12月7日,我校首届大学生“村官”论坛在食品报告厅举行,150余名“村官”校友们重返母校,交流工作经验,共议扎实推进“村官”工作,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党委书记瞿振元、校长陈章良,北京市教工委学生处副处长沈聪伟,我校“关工委”主任唐运新等出席,党委副书记秦世成主持了论坛。
在北京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我校共有234名毕业生赴北京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2006届111名“村官”的工作和表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论坛上,优秀“村官”的代表杜雯、冯宇坤、陈康、张春芳等在发言中说,感谢母校领导和老师们“不仅在工作上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还时时关心我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他们表示,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格,服务农民、发展农村事业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将铭记‘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继续努力,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服务‘三农’,为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瞿振元、陈章良、秦世成、沈聪伟等对我校“村官”在基层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肯定。他们寄语我校“村官”们:志存高远,自觉锻炼,保持农大传统,保持工作热情,认真履行职责;端正心态,安心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去,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做出贡献、增长才干;虚心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抓实干,乐于奉献,把推动首都新农村建设和实现自身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
我校“村官”在基层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感染着在校学生。农学院2004级学生尹浩然代表在校本科生发言时说,农村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变,农村的广阔空间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让自己坚定了当“村官”的决心。
论坛期间,“村官”代表们还参观了学校奥运场馆、参加了所在学院的“村官”分论坛。
宣传部部长宁秋娅、学工部部长李培景、研工部部长李健强、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刘清水、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国玉等参加了论坛。 (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