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与大学生朋友谈读书

作者:张永杰(图书馆)    
2008-04-11     浏览(636)     (0)

由团委等单位联合举办首届大学生读书节开幕,文章从何为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和读书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了读书心得,强调读书要活学活用,不断思考,不应成为书呆子。大学生应积极读书,拓宽知识面,提高才干。

在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春天,由校团委、图书馆、烟台市新华书店、校学生会、校读书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大学生读书节隆重开幕了。有感读书节活动的举办,想就此与大学生朋友们谈谈读书的心得。
一、何为“读书”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是这样说的:书是死的.自然是活的。读书的工夫大半在记忆与思索。读自然书.种种机能非同时并用不可,而精确的观察尤为重要。读书是我和著者的交涉.读自然书是我和物的直接交涉。所以读书是间接的求学,读自然书乃是直接的求学。读书不过为引入求学的头一段工夫,到了能读自然书方算得真正读书,只知道书不知道自然的人名曰“书呆子”。
从李四光先生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出,我们平时读书要不断思索,不断地观察,要把书读活。倘若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己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二、读什么样的书
目前全国图书市场每年出版发行图书种类大约13万-14万种,我馆每年采购图书3-5万种,馆藏图书种类几十万种。如此之多的图书,我们应该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呢,选择时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去粗取精。读书要有选择,中国的书是很多的,光古书也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对书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读的是一本没有用处的书,或者是一本坏书,不只是浪费时问,有时还会接受些错误的东西。到底读什么不读什么?这要根据各人的需要来定。
二是由博返约。对于由博返约,现在大家不很注意.所以要讲一讲。我们研究一门学问,不能限定在那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别的书我不念。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陷于自己搞的那一门的书里边,这是很不足取的,因为这会造成知识面狭窄。过去有个坏习惯,研究生只是选个题目,这题目也相当专,读的书只为写论文了,别的书都没念,这样的话将来做学问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将来做老师,那就更不好了。搞汉语史的,除了关于汉语史的一些书要读,还有很多别的书也要读,首先是历史,其次是文学。读书还是应该由博到专,即所谓由博返约。
三是要厚今薄古。因为前人的书,如果有好的,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发挥了。我们念今人的书,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如果这书质量不高,没什么价值.那就大可不念。
三、怎样读书
首先应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过去找们有个坏习馈,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例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而我们常常忽略。
其次,要摘抄,要作笔记。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很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有一句话,他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一本书,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不重要,你看不出来,那就劳而无功,你白念了。
第三,应考虑试着作眉批,在书的天头上加自己的评论。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用心去读每一本书。觉得这本书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合适,试试看,把自己的评论写在书眉上,当过了多少年后,自己再翻开这本书时,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四、读书的意义
培根在《论求知》中有言道:“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恰到好处的概括了读书的三种意义。
先来看作为消遣一说。这是人们读书开始与烦躁时所抱有的思想。初学者对知识并无渴求之感,读书之意义也就是消磨时光;而烦躁之人因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感到事物都无聊透顶,便也用读书来打发时光。殊不知,这样的读书意义便像学者们讲述“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与读书的本质大相径庭,差距颇多。所以说,消遣是读书中最初级也是最浅薄的意义。
读书作为装饰。这个读书用途、意义便是我们大众读书时所抱有的心态。在家中放一部《四书》,装作文雅地诵读几句《论语》,好在与他人高谈阔论时有所谈及,这便构成了读书的进一步意义——在高谈阔论时作为装潢,或者是说铸成谈笑风生时的资本。
而前两种读书之义,只是浅薄之义,深层挖掘且要看增长才干。读书增长才干不是说要一味地按书本办事,那样只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实践可以改进知识,读书的意义便是为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帮助——帮助理论能在进一步的推导中变得更加真实。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鉴别真理与悖论,便是读书的深层内含所在。
像余秋雨说行走的意义一样:“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淡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一些问题”。读书亦同,读多了,为解答新产生的问题,便查阅了更多的书,论证了更多的知识,践行着读书的深层含义……
在此引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大史学家麦考利的两段话,与大学生朋友们共勉。
    “与其做一个国王而不知道爱好读书,我宁愿做一个穷人居于陋室而拥有极多的书籍。”
“书是我的一切。如果我现在有选择生活的自由,我就愿意埋身于一所你我所曾同参观过的大学图书馆中, 并且不愿意有一时没有书籍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