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编者按:2004年,我校被评为“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今年3月28日,我校接受了北京市党建先进校的复查。三年多来,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在整改中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亮点闪闪。本报从本期开始开辟“党建与思政工作亮点”栏目,并将连续刊登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该校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职责要求。三年间,校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加强,理论学习活动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按时完成率达100%。学校处级干部全部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2004年先进校检查验收时,我校对照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要求,以及《基本标准》的具体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认为还需要不断加强校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理论水平。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累计开展了18个专题学习。其中既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党的十七大精神、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理论学习,也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摔跤与奥运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习活动进一步规范:每次学习都有明确的研讨主题,提前印发学习材料,确定主要发言人;每次学习都有详细会议记录,会后整理纪要并进行公开报道;坚持每位班子成员每年提交一篇理论文章。近三年,校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文章按时完成率为100%,12人次荣获北京高校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体会文章评选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年来,进一步建立健全校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制度化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2006年1月,党委研究制定《中国农业大学信访工作制度》、《中国农业大学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试行)和《中国农业大学校领导分管部门和联系学院制度》,进一步密切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加强校领导对基层工作的调研,及时处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加快学校和院(系)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多年坚持的制度,不断深化内容与质量要求,力戒流于形式。党委坚持每年两次校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会前征求党内外群众对学校工作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了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增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与活力,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局面。此外,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如公车私用问题,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核定公车情况,聘请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面向学校教职员工公开出售,不但节约了财政支出,减轻了学校财政负担,而且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对全校所有非选举产生的正副处级干部,都要经过“公布岗位、报名推荐、资格审查、公开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全部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目前,学校共有处级干部173人,其中正处58人、副处115人。其中,通过公开选拔聘任的处级干部150人,占总数的87%。同时,不断强化岗位职责要求。2006年,结合处级干部集中换届工作,正式制定和推行了党政机关19个正处级岗位职位说明书,详细规定了岗位职责、领导责任、职位权限、任(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