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2008,科学考察向中国”
——专访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ETG学生考察团
3月13日至17日,山大校园迎来了一群新鲜的面孔:德国爱尔兰根-纽伦堡弗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简称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ETG学生考察团。与留学生不同的是,这完全是一个自发的学生考察团体。他们的考察活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2008,科学考察向中国”。
“ETG”(ElectrotechnischeGruppe)是由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程学系的学生发起的学生组织,现有团员450余名。自1997年起,ETG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到中国的考察活动,作为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的友好学校,我校成为历次考察中必不可少的一站。一个学生团体能够连续多年组织策划这样的跨国考察活动,从筹备资金到确定路线、从策划活动内容到联系考察对象,所有的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是什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德国学子来到中国开展长达近一个月的考察?记者专访了ETG考察团领队、该校在读博士HehnThorsten和ETG现任国外事务协调人RothgangSusanne。
Torston告诉我们,在德国学生眼里,中国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国家,迅速发展的经济和正在上升的国家实力更增添了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考察,感受全新的文化,会更有代表性,见到更深刻的东西,而发展中的中国正是这样一个魅力十足的目的地。ETG每年的中国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访问中国高校,访问德国在华企业,感受中国文化。学生们期望在旅途中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特别的经历,增强对世界的认识,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整个考察过程中,每个队员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联络员,每个城市由两个人组成的小组来负责联络工作,分别负责联系友好学校和感兴趣的公司。联系公司的任务并不轻松,负责的队员在网络上搜索很多大家感兴趣且同自己专业相关的公司,找到相应负责人的联系方式,然后发出信件,最终得到回复的公司就会成为考察中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完全是凭借学生自己真诚的意愿和持久的努力完成。网站维护人,每年的ETG考察团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上面详尽的介绍了整个考察的过程,内容的更新与考察团的进展同步,有专门负责网站建设的队员每天进行维护,更新内容。又如财务人员,团队的考察经费由几个固定的队员分开保管,但有一名队员专门负责记录团队的每一笔支出。还有礼物负责人,为表示对接待单位的感谢,考察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表示谢意,这些从德国带来的礼品也是由专人保管,并负责在合适的时机送出。
Torston告诉我们,ETG团队的考察费用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首先是学生自己缴纳费用,这也是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向德国的公司(如Siemens、Paradigma等)争取到的赞助经费,还有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国际处以及该校工程系的资助;最后是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的不固定资助。
德国的公司为什么会资助这样的学生考察团呢?Su-sanne告诉我们:在德国,学习工程专业的学生数量有所下降,而企业对于工程师人才的需求又很广泛,他们为了吸引学生关注这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发展,多数愿意同高校建立密切联系。像西门子公司不仅每年资助ETG中国考察团,而且对于ETG组织日常的活动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对于学习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多数会到企业工作,如有机会提前走进企业,会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专业,体会实际应用的技巧和方法。
考察团对于在华的外资尤其是德资企业十分感兴趣,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德国的公司在一个发展如此迅速的国度是怎样运作的,德国的工程师又是怎样适应并融入当地的文化中,与当地工作人员合作的。Susanne告诉记者,他们明显地感受到德资企业在中国发展顺畅,中德员工“并肩作战”,合作也很融洽。德国的工程师们对于在中国的生活十分肯定,他们也鼓励ETG的学生们多走出国门,获得全新的经历和感受。
最后我们请Thorsten和Susanne谈谈在济南的收获,他们不约而同地答道:收获了友谊。因为在济南的四天里,我校德语系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此次接待的主体,全程陪同ETG考察团。Thorsten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顺利的考察之旅,最核心的经验是强有力的‘TEAM’,没有了团队紧密合作的精神,我们将一无所获。” (魏海政 姜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