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聆听80后关于“奋斗”的心声

2008-03-19     浏览(517)     (0)

  主持人:前两期,我们于香茗的芬芳中细品山大文化,感受其浑厚和壮观。今天,让我们通过探讨电视剧《奋斗》在大学生中的热播,走进80后大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奋斗》给自己的定位是一部励志剧。一群刚刚离开大学的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打拼。他们认真而又有些莽撞地演绎自己的人生,演绎自己坚固的友情、错综的爱情以及纠结的亲情,演绎自己为生活、为工作、为理想而奋斗的人生。就是这样一部反应80后生活的电视,风靡于大学校园久矣。流行的东西向来会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相信这部自称“80后圣经”的电视剧亦是如此。为此,我们邀请了“奋斗”在校园里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以及已经在工作岗位上打拼的校友们一起来谈一谈《奋斗》中的些许片段以及它对80后大学生的影响和启迪。
  刘慧(05级,经济学院):谈到《奋斗》,里面有两场戏给我深刻的印象。一个是高强死后,陆涛的那段画外音。大意是说在青春期的时候第一次思考死亡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片段给我的触动是很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当身边的人第一次离你而去时,你开始了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从那一刻起,人生不再是一种盲目的随波逐流,而有一种突破常规路径的渴望,有一种强烈的要提高生命质量、深化生命感受力的诉求,因为死激发了人们对于生的热爱。
  第二场戏是米莱在酒吧为陆涛演唱《左边》,那个情景配上米莱对陆涛的感情,气氛很感人,我认为这个场景把米莱对陆涛隐忍含蓄、略带深沉的爱表达得很充分。
  贺婕(06级,历史文化学院):我觉得电视剧开始那段对我的触动最大。在毕业典礼上,这些即将离开大学的学生说———“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的确,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学校,爱着这象牙塔,爱着我朝夕与共的老师和同学,但是,终有一天我将离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学会成长,去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主持人:诚然,正如贺婕所说,一方面我们充满了对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期许,另一方面却又无可争辩的对大学生活满怀依恋。《奋斗》能够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引起如此多人的共鸣,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应归因于它对80后学习、工作、生活场景再现式的描写以及通过这些场景将亲情、爱情、友情给与生动的体现。
  刘慧:是的。在对亲情的刻画中,陆涛和继父陆亚迅的感情描写得很到位,陆亚迅对陆涛的成长给予的关注、认识、责任和尊重很好地诠释了一种血缘之外的父爱。在爱情方面,《奋斗》启发了我去思考什么是爱。陆涛和夏琳正是关于爱的态度的两种代表,一种认为爱就是被爱,一种认为爱是主动爱人的能力。作为80后,我赞同夏琳对爱的理解,爱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地生产爱的能力,在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向往被爱的同时,应该认识到真正的爱应该给予多于接受,应该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给予他人关心、尊重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被爱。
  武广艳(06级,法学院):或许吧,但我总觉得陆涛的工作历程太幸运了,华子、向南他们就比较现实,我们需要的就是他们那种友情,现实中真正的朋友太少了。其实还是比较羡慕他们在社会上的生活,随时充满了挑战。他们的生活太精彩了,我们的,则终归显得平淡。
  贺婕:在我看来,《奋斗》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写真照,它反映了80后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用镜头探讨走向社会后大学生所面临的抉择和困惑,对金钱的态度,对爱情的态度。《奋斗》中的许多场景就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很多时候,电视剧的主人公就是我们自己,面临着在两手空空走上社会后,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明确奋斗目标的问题。但是剧情也有点不现实,比如陆涛有个身价过亿的爸爸,而他奋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与他的富爸爸分不开的。
  主持人:这也正是《奋斗》的争议所在,大家都觉得陆涛和米莱太富有了,他们奋斗的成功与家庭背景息息相关,为此,也有人对编剧石康所说“《奋斗》是80后圣经”的说法极不赞同。
  刘慧:对,我不赞同。虽然《奋斗》对80后的性格解剖很到位,使用很多我们熟悉的语言,但它描写生活的笔触还是很轻松的,够不上深刻,至多只能是一部励志片,只是描述了80后广阔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贺婕:我非常同意刘慧学姐的说法,虽然《奋斗》描写这些大学生的困惑、处境,非常真实,但是并没有深刻到确切指出弊病所在。该剧虽然深刻分析总结了这些情况,但是并没有解决问题,仅仅是引起我们的思考。把它奉为圣经,无疑是过分夸大了它的价值和作用。
  冯晓会(04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圣经”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寄托,它绝对不等同于理想,也不等同于方向。《奋斗》可以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生的可能,告诉我们人生可以这样精彩,这样洒脱。这种理想化,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动力,鼓舞一些人的前进。而且,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交友方式,与现在80后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境况都很相似,是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现实生活的美好化。所以,在看《奋斗》的时候,大家会有得遇知己之感,至少也是兴趣相投。但把它奉为圣经,确实夸大了它的影响。
  主持人:作为一名80后大学生,在学校里面,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多参与社会实践;步入社会,我们需要努力工作,积极打拼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都是奋斗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奋斗呢?
  贺婕:奋斗,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无所有到能够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为自己所爱的人撑起一片天空,为他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
  何蕾:奋斗就是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可以彷徨,可以犯错,就是不能放弃。
  刘慧:我认为,奋斗就是专注地为实现一个目标努力,不断去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在过程中享受克服困难的喜悦和健康的疲惫,最后实现目标。
  冯晓会:我刚刚离开大学的校门,走入社会,从事我喜欢的职业。我觉得,奋斗应该是幸福地向理想靠近,无所顾忌地、热情高涨地、方向明确地。
  主持人:忽然想起了一句话,也是关于《奋斗》的:如果你不奋斗,你有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但是你如果奋斗了,也有可能不会得到你所想要的。最终,你只能走自己想走的路,用时间和失败的教训来指导自己。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才是奋斗的真正意义。 (解亚美 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