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报》

缅怀我国肝脏药理学研究的奠基人 ———刘耕陶院士

2010-03-21     浏览(109)     (0)




  当刘耕陶院士因病逝世的噩耗传来,“协和”人的心情无比沉痛。就在半年多前,刚刚完成化疗在家中休养的刘院士,还曾指导来电慰问的药厂同事整理有关文献素材,谋划着待他体力恢复后写一篇系统阐述一类新药双环醇的大文章。而今,素材早已备齐,可刘院士却已离我们而去……刘院士在我国首先开辟了肝脏生化药理学研究领域,对肝细胞损伤与修复、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及其生物学意义、自由基损伤与抗氧化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主要发明人之一,刘院士先后研制成功了我国首创上市的治疗慢性肝炎的两种化学新药联苯双酯滴丸和双环醇片(百赛诺),以及治疗多种神经肌肉疑难疾病的灵孢多糖注射液(原名“肌生注射液“),这些产品均在北京协和药厂实现产业化并奠定了企业目前的规模,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在药厂创新发展的这篇“文章“中,有着刘院士潜心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药厂的老同事们还记得,早在联苯双酯滴丸问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院士就协助药厂到各地的医疗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介绍产品作用特点,组织开展临床验证,可谓开创了国内药企“学术推广”的先河。而刘院士当年编写的中英双语《联苯双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资料汇编》,现在看来仍不过时。如今,药厂的联苯双酯滴丸凭借着可靠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不但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更是漂洋过海,在埃及、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国家上市,被国外医患赞誉为来自中国的“黄色神丸”。
  由于联苯双酯上市时我国还没有建立专利制度,上市之后很快出现了仿制品,甚至被日本和韩国的药企仿制生产。为了将“丢失的金子找回来”,刘院士和药物研究所的张纯贞教授等科学家一道,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研制成功获得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物质发明专利的、我国首个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化学新药———双环醇。该产品经独家转让北京协和药厂,于2001年上市,现已成为保肝抗炎一线临床用药,为众多患者提供了抵御疾病的有力武器。堪称化学制药行业“中国创造”成功产业化典范的双环醇,为刘院士等科学家赢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一系列殊荣。时至今日,在药厂内部,同事们还都亲切地称呼刘院士为“双环醇之父”。
  斯人已去,音容犹在。刘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待人友善,桃李不言,从不以院士自居,在他的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代大家的风范和智慧。刘院士的离去,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但是,他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和科学精神将激励后来人不断前行。刘耕陶院士千古!(北京协和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