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丛日云教授做客大学生成长沙龙
作者:学生处
本报讯 11 月2 日,大学生成 长沙龙在学生活动中心106 举行, 此次邀请的嘉宾是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丛日云教授。本次沙龙以轰动 社会的“小悦悦事件”为切入,深入 剖析当前社会道德领域暴露出的一 系列问题,反思当前大学生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众使命。
近期“老人摔倒无人帮扶致 死”、“小悦悦遭碾压路人旁观”等屡 见报端,引发国人对社会道德问题 的热烈讨论。对此,丛日云认为中国 正处于社会伦理转型时期,传统的 伦理道德不再适合快速发展的当今 社会,逐渐失去约束力;而新的伦理 道德仍在形成过程中,尚未成为公 众的共识。他个人并不赞同中国当 前出现诸多道德问题是由于西方个 人主义入侵、市场经济影响和传统 丢失的观点。丛老师结合自己在国 外的经历,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公 民意识和规则意识非常强,整体素 质较高。同时他指出市场经济并不 一定会带来物欲横流,是由于市场 经济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才引发诸 多矛盾。
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 展问题,他认为社会基础变了,传统 伦理道德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照 搬“四书五经”的内容是行不通的。 他表示,要提升国民素质,就要进一 步转当今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丰富创新 内容。他提倡爱的教育,爱是人格平等的,尊 重个人发展。最后,他还提出要从制度入手 塑造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有好的社会制度 才有良好的社会规范,人们从而会形成好的 行为规范和习惯,日积月累,内化为人格。
随后,同学们积极地和丛日云老师交流 生活中的疑惑和想法。一位同学谈及身边的 一些同学耽于网络游戏,而自己常常去看 书,觉得疏离群体,有压抑感。丛老师结合自 己的经历,语重心长告诫同学,遵守主流道 德行为规范,遵循自己的内心,自然会心安 理得。但这并没有万全之策,需要自身理想 信念的坚持。还有同学提出了如何认识儒家 文化在中国渐渐淡化,而在韩国却保存得很 好的问题。对此,丛老师认为这是正常的文 化现象,这是因为韩国的民主宪政发展的时 间较短,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他判断儒家文 化的影响力会在韩国逐渐淡化。
两个小时的沙龙中,丛老师深刻独到的 见解和分析令同学们耳目一新,感受颇深, 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 道德现状的反思,对以后成长发展有了全面 深入的思考。
到此,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主 题的“法大精神”系列沙龙第一期之“厚德 篇”,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接下 来会继续举办本系列的沙龙活动,继续弘扬 法大之精神,引导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法大 精神的“法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