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编者按:为传承和创新师大文化?发扬我校老一辈名师的优良传统?由我校老教授协会 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师集《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于校庆 期间发行?全书以 75 万字?200 多幅照片再现了 79 位我校各个学科领域的名师在教 学?科研?育人方面的卓著成就和贡献?此书作为校庆60 周年的献礼?激励我校师生将“师魂”精神薪火相传?本版特辟专栏刊登序言及前言︵摘要︶以飨读者?

《师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序

作者:俞立中    
2011-11-08     浏览(137)     (0)

  本书记载的是关于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 师的故事。吴铎、钱洪老师嘱我作序,虽是诚惶, 却不敢辞却。作为丽娃学子,时常感念师长的教 诲;作为一任校长,深知肩上所承担的重任。今年 恰逢学校60 周年校庆,离退休的老教授们担纲 编辑这本书,有幸先读,感慨万千。这其中,写就 的是丽娃河的故事,凝聚着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几 代人的情感。
  “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 物。”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这句话的蕴含对于华 东师范大学师生来说,就是“丽娃河”,就是丽娃 河畔的故事延续形成的丽娃河文化。60 年前,华 东师范大学选址丽娃河畔的时候,师生们边建校 边教学,挥洒着辛勤汗水,但一张张灿烂的笑容 表达了心中无限的喜悦。创业的担当和直面困难 的达观,在那一刻就已经彰显。60 年间,丽娃河畔 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过坎坷,曲折,但更多 的是朴实中闪耀着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光华,勤勉 中折射出创造和进取的个性。
  关于老一辈名师,娓娓道来的往事,是悠悠 的情怀,是深厚而热烈的爱。丽娃河的雅致,处 处让人流连,我们这所大学的一草一木、一砖一 瓦,无不浸透着前辈建校时的用心。60 年来,文 史理工不同学科,大夏光华多元文化,以及五湖 四海的教师学生,汇聚在丽娃河畔,是前辈的胸 襟,形成了求实创造的文化传统。在许多人看 来,丽娃河的色彩如同淡雅的水墨画,但换一个 角度欣赏,也许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丽娃 河水,平静的是淡定从容,波澜的是追求创新。 建校之初,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师奠定了华东师 范大学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的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不坠青云之志,提携后学 共同进步;新一代锐意进取,瞄准前沿发奋进 取。60 年间薪火相继,流逝了岁月,留下了感动。 这本书描绘的是丽娃河畔丰富的色彩,记录的 是华东师大的历史,我们感受到的是文脉隽永、 师魂人望。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我看来,大学所 以最神奇最具魅力,是因为这是大师对话的地 方。丽娃河畔的老一辈名师,有铁肩担道义的革 命家,有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有探求真理的科学 家……而本书的许多撰稿人,也是名师,他们以 自己独特的视角,体会着老一辈名师给予的关 爱,记录了老一辈名师的风采,这是学者的对话, 也是智者的交流。每一篇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 人生哲理,反映着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文化积淀。透过字里行间,也折射出每一位人 物的独特个性,表达了作者的深刻体会。作为大 学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和履践者,老一辈名师求实 创造,砥砺耕耘,凝练了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深厚 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他们的开放胸襟 和开拓精神,造就了今天华东师范大学浓郁的学 术氛围和积极大气的校园文化。他们弘学励教, 薪火相传,成就了今天华东师范大学众星云集的 辉煌景象。
  学校老教授协会组织编辑出版了这本《师 魂———华东师范大学老一辈名师集》,恰逢其时, 立意高远。走过一个甲子,当回眸风雨历程,我们 为老一辈名师的辉煌而骄傲,也为老一辈缔造的 光辉而感动。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弥足珍贵的精 神财富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华东师范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的高 水平大学,我们需要铭记老一辈创业者的功绩, 需要继承老一辈开拓者的精神。只有站在巨人的 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把我们的大学建设 得更好。
  大师就是大学。大师的故事就是大学的故 事,大师的历史就是大学的历史。
  是为序。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